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砥砺前行的五年-兴义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缩影

   2017-11-01 黔西南州科技局
38
核心提示: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贵州的“天眼”等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贵州的“天眼”等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五年的历史进程中,在上级科技、知识产权、防震减灾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全市有关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兴义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科学技术篇

五年间,兴义市获批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增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基层工作站6个、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28家。全市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从2012年的0.4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74亿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从2012年的24.16%上升到2017年上半年的73.03%,位次由全省第13位上升到全省第10位。

五年间,全市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1项),获州级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州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市工科局6人(次)获国家或省级科技系统先进个人表彰。

自主研发硕果累累:全市民族医药、酿酒、新型建材、软件开发、精密构件、光电子、智能控制系统、工艺品创意设计、植物新品种、珍稀中药材种植、煤矿井下开采等方面研发出了一批在省内以及国内领先或填补行业空白的技术成果。

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工业信息化领域的浓香型白酒、六味祛风活络膏、活络贴、装配式房屋预制构件--轻钢龙骨复合轻质隔墙板、双属性PE复合管、平安风险实时防控系统平台软件、673平台软件、乳化炸药内包装U型卡扣、LED光源、混凝土电子式智能配料系统、极软岩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铁艺品创意设计技术以及农业领域的金都糯1号、高原红2号、珍稀花卉品种、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技术、铁皮石斛生态种植共生菌利用技术”等一大批科研成果获转化。部分成果被应用在重点特殊领域,个别产品远销俄罗斯、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同时涌现出一些井喷式增长的“独角兽”企业。

产学研合作有序推进:五年来,有关企业分别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贵州农科院、贵州省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取得实效。

创新平台孵化能力显著提升:五年来,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分别孵化出了一大批从事软件开发、电子商务、游戏平台运营、蔬菜种植、精品水果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科技型企业。

项目储备合理、组织申报积极:五年来,共组织申报上级科技项目178项,获立项支持121项,其中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团队类项目14项,为全市科技创新型企业争取上级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引导资金2445万元。

知识产权篇

五年间,兴义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新增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1个,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个,专利申请量由2012年的年申请量214件上升到2016年的年申请量40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2年的23件上升到2016年的164件,申报上级知识产权项目17个,获立项支持11个,获项目资金132万元。2015年兴义市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先进集体”,1人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先进个人”。

防震减灾篇

五年间,兴义市在全州率先成立了防震减灾局,并明确了人员编制,配齐了所需人员,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七进”活动,加强了防震减灾“三网一员”体系建设,加强了震害防御和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指导。作为全省仅有的4个国家级地震监测台站地方管理部门之一,确保了“兴义国家数字地震监测台”设备运行正常、数据传输及时准确,成功处置2015年七舍2.9级地震事件和2016年则戎乡地震谣言事件,对528个一般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权限内抗震设防行政确定,争取省级项目资金补助建设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示范工程项目1个,惠及农户82户。新增地震前兆电磁微观异常观测站1个、地震前兆动物宏观异常观测站2个,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州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1个。

五年间,共获“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考核先进单位”3次,获“全省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考核优秀单位”1次(2017年考核结果还未公布),获“贵州省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评比三等奖”5次,1人获“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考核先进个人”表彰,1人获“全省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考核先进个人”表彰。

未来五年,兴义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科技强国战略,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兴义贡献。一是在抓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抓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激发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群体,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示范推广,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二是在专利申请和保护方面,重点抓专利申请的同时注重质和量的兼顾,严厉打击假冒侵权专利的行为;三是在防震减灾工作方面,重点抓好科普教育宣传和震害防御。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