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黔东南州科技局把准扶贫战场与科技工作的结合点,不断创新工作载体,谋划科技脱贫“三篇文章”,以扎实作风谱写科技脱贫新篇章。
做实地标产品的产业化,谋划产业带动文章。大力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和产业化项目建设,提升品牌附加值,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全州累计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9件,其中质监渠道18件、工商渠道7件、农业渠道4件,累计实施了剑河钩藤、硒锌米、麻江蓝莓、雷山银球苶等地标产品产业化项目6个,有力推动了全州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榕江小香鸡”是2014年获批的地标产品,2017年与丹寨等地标同时获批了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项目,项目整合了州、县有关部门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实施期内将带动3万余农户开展订单养殖,为产业脱贫攻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做实真蹲实驻精准脱贫,谋划点上开花文章。一是抓极贫乡镇脱贫。在4个极贫乡镇,采取“项目+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拿出400万元作为贫困户股本投入产业发展。春节前夕,黄平谷陇镇种草养牛项目率先分红,将6万余元红利发放到100余户贫困户手中。3月1日,从江加勉乡富硒鸡蛋项目也实现了红利分配,140户贫困户在两个半月的时间获得5.8万余元股金红利。二是选派科技特派员。自2013年以来,共优选1100余名科技特派员,定村定片开展技术服务,他们活跃在农村一线,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成为全州科技扶贫攻坚战线上的生力军。三是抓好单位定点帮扶。克服事多人少困难,安排1名处级干部、2名科级干部,全脱产专注驻点剑河岑松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产业帮扶为抓手,组织贫困户参加产业扶贫项目,自2016年以来,共协调物资、项目和直接资助等累计资金达800余万元。
做实涉农科技平台建设,谋划创新创业文章。一是火炬特色产业平台。通过建设火炬民族医药和民族工艺品两个特色产业基地,带动广大农村种植户、工匠、绣娘等7万余农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收的愿望。二是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先后申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等平台8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37个,产业覆盖中药材、家禽家畜等产业20多个。三是建设新零售平台。通过创新券形式,支持剑河雷阿哥公司建设“雷阿哥商城(PC+微商城),去年6月上线以来销售1万多笔,是线下销售2倍,商城日访问量近万人次,为黔货出山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