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毕节市科技局紧紧聚焦“113”脱贫攻坚战,在致力全市蚕桑产业发展上探索了“三套拳”措施,取得了“四化”成效。
干部队伍生力拳。毕节市科技局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生力军作用,2013年以来派出驻村的13人中,有8人在指导蚕桑产业发展上都是行家里手。为了让驻村干部领着任务干,在指导扶贫村产业发展上有抓手,先后实施了纳雍县昆寨乡集约化种桑养蚕示范项目5个,支持资金45万元。驻村工作队认真宣传蚕桑产业,抓好抓实蚕桑产业协调服务工作,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乡镇抓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
龙头企业主导拳。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目的,毕节市科技局以股权方式向毕节汇江蚕桑发展有限公司注资5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该公司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主导作用,在指导蚕桑产业发展上担当起火车头,带动了全市蚕桑产业发展。按照“龙头+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负责保底回收蚕茧,指导基地建设、生产、管理等。引导了纳雍的昆寨、勺窝,大方的兴隆、鼎新、羊场,赫章的辅助、威舍、结构、平山、古达,威宁的金斗、玉龙等地的十多个乡镇发展种桑养蚕。
科技支撑引领拳。依托西南大学、贵州省蚕科所、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在我市建立小蚕共育基地4个,实施高海拔地区多批次养蚕研究。同时,针对蚕桑产业的繁殖、练苗、栽培、采收、加工等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蚕桑产业各类技术培训5次500多人。汇江蚕桑公司总经理张应祥2012年被聘为科技特派员,获得省级、市级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等科技项目6个,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毕节市蚕桑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呈现“四化”态势。一是产业发展规模化。汇江蚕桑公司在威宁县金斗镇发展桑园基地3000亩。在纳雍县昆寨乡6个村发展桑园3540亩,覆盖农户733户,其中贫困户326户,今年实现规模化养蚕,效益明显。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七星关区、大方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均有蚕桑种植,蚕桑种植总面积达50000余亩。二是产业发展集约化。为了打破传统的种养殖模式,提高毕节蚕桑的品质和产量,汇江蚕桑公司先后到浙江桐乡、山东青州、广东湛江等全国先进的蚕桑种养殖基地进行学习考察。结合毕节的实际,指导返乡农民工李先义在大方县东关乡合中村建成了10000㎡的标准化养蚕房,在去年试验基础上今年已养蚕300张,收入70多万元,预计到明年一季可养蚕1000张,实现毕节蚕桑产业向集约化迈步。三是产业发展效益化。带动合作社累计吸纳农户453户,232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6户,1033人;合作社实现盈利后,净利润的70%用作农户股东分红,20%用作合作社发展资金,5%用作合作社公益金,村集体占5%利润,充分调动蚕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基地共建、生产共赢、利益共享、风险共御”的蚕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四是产业发展市场化。鼓励企业抓好蚕桑产业深加工技术,着力打造具有毕节特色的蚕桑产业品牌。全力组织企业加大市场营销,拓展省内外市场。通过毕节珍好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将蚕丝系列产品销往全国。目前,汇江蚕桑公司研发的蚕丝被、桑叶茶等多个系列产品主要销往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