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受全国通报表扬的毕节科技特派员张习本,“要让更多人掌握土鸡养殖技术”

   2019-10-29 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28
核心提示:10月21日,张习本作为贵州省的科技特派员代表到北京参加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大会,并在会上受到通

10月21日,张习本作为贵州省的科技特派员代表到北京参加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大会,并在会上受到通报表扬。

早上开完会,下午张习本就坐上了返程的飞机,就像当初他从毕节到纳雍一样,毫不迟疑,因为有重要任务等着他去完成。

赶回位于纳雍县化作乡化作村的种鸡养殖场,张习本来不及与同事们分享受到通报表扬的喜悦,便一头扎进办公室,开始着手写要上报给国家农业部的项目报告。          

“哎哟,赶报告把我整惨了,因为要得急,昨天晚上整了个通宵,今天早上才把报告交了。”10月23日上午9点30许,声音洪亮、头发斑白的张习本终于松了一口气。

虽然已经48岁了,但在一晚上没睡觉的情况下,张习本的精神状况看起来仍然很好。

1.jpg

“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容易觉得累,再累心里都是高兴的。”张习本喜欢的事情,与纳雍土鸡养殖产业有关、与脱贫攻坚有关。

兽医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张习本,是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毕节市生态种养科技扶贫团队的负责人、高级兽医师。

2016年,根据脱贫攻坚的需要,受纳雍县政府的邀请,在组织的安排下,张习本带着单位的高级畜牧师陈泽林、李未博,高级兽医师欧茂均,畜牧师李霞,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到化作乡化作村领办创办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为纳雍县发展土鸡产业助脱贫提供技术指导。

从荒坡上起步,建立土鸡原种场

“走,我带你们进去看看,边看边聊。”谈起在化作搞土鸡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助力纳雍脱贫攻坚,张习本“大胆”地邀请记者到他每天必去的地方——土鸡原种场参观。

为避免鸡生病,即使有消毒设备,养殖场一般是不太愿意让外人进入参观的,但张习本有“大胆”的底气:“我们选育的乌蒙鸡、威宁鸡和绿壳蛋鸡有一个特点:免疫力强,不容易生病。”

走进养殖场,只见一栋栋白墙蓝顶的鸡舍在一片斜坡上延伸,鸡舍里,成千上万只毛色光锃的种鸡有的低头吃食,有的活泼欢快地鸣叫。看着鸡群如此活跃,张习本面带微笑,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2.jpg

“我每天都要来巡场,28栋鸡舍每栋都要看,经常一天走2万多步,看到这些鸡活蹦乱跳的我就很高兴。”对这个由他和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建起来的养殖场,张习本很有感情,“我们刚来的时候,这一片是荒坡,现在变成了占地200亩、年存栏13.5万羽种鸡、年生产鸡苗1500万羽的土鸡原种场,从规划设计到选址、建设我们都全程参与。”

从事土鸡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20多年的张习本,对养鸡这件事情很认真,甚至有点痴迷。每次到鸡舍查看鸡群的情况时,除了整体上看一遍,他还要对个别的鸡进行细致观察,这是搞养殖技术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

“有时候盯到一只鸡看就是几十分钟,看他的毛色、看它的活跃程度,看它的鸡冠……”张习本随手抓出一只鸡就能讲出一些常人看不出来的关键点,通过鸡冠就能看出两只鸡年龄的大小,刚孵出来没多久的小鸡,通过看羽毛他就能判断是公鸡还是母鸡,相当专业。

3.jpg

凭着这份认真和痴迷,在化作的两年多,张习本和他的团队不仅帮助纳雍建立了土鸡原种场,还拿出了不少养殖技术成果,为纳雍的土鸡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两年多以来,伴随成绩而来的,还有张习本获得的肯定和荣誉——

2016年度获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 ‘三农’行动”优秀专家表彰 ;

2017年12月《乌蒙土鸡产业化开发配套技术应用与推广》获贵州省农业丰收二等奖;

2017年12月领办创办的贵州纳雍源生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8年2月被中共毕节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毕节市“市管专家”称号。

2018年度获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 ‘三农’行动”优秀专家表彰 。

原种场出发,土鸡养殖产业链逐渐形成

原种场的种鸡经过人工配种后,一批批鸡苗被孵化出来。经过5次选育后,陆续被送往全县的26个育雏半育成场,然后再被送往88个生态放养场。

土鸡养殖是个技术活,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掌握技术。为此,张习本和他的团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除了帮助建立了土鸡原种场,还制订了《乌蒙土鸡原种场标准化生产管理及操作规程》《乌蒙土鸡原种场疫病净化规程》。

开展了乌蒙土鸡适度规模生态放养模式研究,建立不同生态条件下养殖模型5个(虫草养鸡、围栏养鸡、山地养鸡、林下养鸡、大棚养鸡),制订了《乌蒙乌骨鸡地方标准》《威宁鸡地方标准》乌蒙土鸡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4.jpg

构建了12个产业工程技术体系,为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加工、疫病防治、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和品牌构建等等环节都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制定完善了纳雍县生态家禽定点屠宰规划,指导建设了年屠宰3000万羽的加工厂,推行“规模饲养、定点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制度,推动纳雍土鸡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

除了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张习本还不遗余力地帮助纳雍向各级争取产业扶贫资金支持。

5.jpg

在张习本和他的团队的支持下,纳雍县按照“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依托土鸡原种场、26个育雏半育成场、88个土鸡生态放养场育,仅2018年就养殖商品鸡165万羽,优质生态蛋820吨,合计向1978户贫困户7514贫困人口分红112万元,并解决了很多老百姓的就业。

来自纳雍县寨乐镇胡家坝村的张光建和妻子都在土鸡原种场上班,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捡蛋、喂鸡和打扫卫生,每个月有2500元至3000元工资,还包吃包住,张光建夫妻俩很满意现在的工作。

现在,像张光建夫妻俩一样在原种场务工的老百姓有80多个。另外还有20多个大学生在原种场里工作,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畜牧专业的31个学生也在这里得到了实习锻炼的机会。

为了使命和职责,努力做好“传帮带”

在土鸡原种场忙了一早上后,敖祥准备回到生活区休息一下。这个来自黔东南、2013年毕业于毕节农校的青年,在这里工作将近两年后,已然喜欢上了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在这里,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每个月3000至4000元工资,待遇可以,还能够学到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挺好的。”敖祥说,他已经有了把家安在纳雍的打算。

虽然土鸡原种场是在农村,没有城市的繁华和热闹,但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很多员工都觉得不错,就连刚来实习的学生们也这样认为。

6.jpg

10月12日来到原种场实习,经过十多天的学习,来自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杨松就学会了给鸡苗打疫苗和断喙。

“白天学实操,晚上学理论,能够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我们都很珍惜来实习的机会。”杨松说。

无论是在这里上班还是实习,大家都有一个感受:能学到知识。而教给他们知识最多的人,就是张习本。

为了做好“传帮带”,张习本白天工作,晚上给大家上课,从晚上7:30讲到9:30。两个小时下来,张习本多半的时间都有一个感觉:“嗓子都讲干,声音都快哑了。”

这几年,为了让更多的人学到养殖土鸡的技术,张习本记不清楚上了多少节课,算不清楚培训了多少人,只是记得培训的人有全县农牧系统的职工、全县育雏半育成场和生态放养场的员工、技术团队成员、原种场的职工和来实习的学生。

“这几年我都不晓得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说出这句话后,张习本又补充了一句,“我想是因为使命和职责。”

在化作村的这两年多,有成绩,也有辛苦和不容易,但土鸡养殖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这件事,张习本打算一直做下去。

“国家对我们太好了,各级给的荣誉也太高了,我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谈到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大会上获得通报表扬的感受,张习本说,“我要继续努力做好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让更多的老百姓掌握土鸡养殖技术,通过发展土鸡殖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转自“毕节发布”微信公众号)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