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扶贫,助力瓮安县水耳村新模式提升稻田养鱼存活率

   2020-10-23 黔南日报
28
核心提示:近年来,稻田养鱼新模式非常火热,因为稻田养鱼能除草保肥、造肥、除虫,还能改善水稻的通风换气条件,使水

近年来,稻田养鱼新模式非常火热,因为稻田养鱼能除草保肥、造肥、除虫,还能改善水稻的通风换气条件,使水稻增产,获得一定的鱼产量,增加收入。

“一般的稻田养鱼,存活率在60%—70%,我们探索的新模式,可以让存活率达95%以上。”王盾说。王盾是瓮安县中坪镇水耳村村支书,他口中的“新模式”是通过农业科技探索得出来的好方法,在稻田里留出1/4左右的面积,挖上深约1米宽1.5米的深沟用来养鱼,则可防止白鹤等鸟类猎食田里的鱼,提高存活率。

他把这个想法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商讨,“这是个好方法”驻村工作队队员们表示同意。

“平时自己开田养鱼照样活,照样养大,何必浪费面积!”“一块田至少要少2袋谷子,不干!”……

种了几十年庄稼的老农们一听说要少约1/4的种稻面积,在村里炸开了锅。

这让王盾和驻村工作队犯了难。召开群众会,一家家走访做思想工作。“相信我,养鱼一定比种大米挣钱。”王盾给大家打包票,群众们慢慢接受了。而另一边,联系了有多年种养运营经验的高先启,成立了贵州水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拍即合。今年3月份,公司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了水耳村102亩田,田里插上了宜香优2115品牌的稻米。在移栽秧苗后,6月9日,3.3万尾鱼苗投进了深沟里。

时隔三月,记者走进水耳村,金灿灿的稻子在风中翻起千层浪,一旁的水沟里隐约能见到鱼儿在游荡。“目前,我们通过挖深沟的方式养鱼,多以鲤鱼为主,每条大概有3到4两重。到下个月,水稻收割时,每条鱼大概就有半斤重了,采取错时上市的销售方式,每斤可以卖到25元。等水稻收割后,还会种上一茬蔬菜。”高先启介绍说,水耳村今年将采取“稻+鱼+菜”模式,提高田地利用率的同时还能为群众增收,预计每亩可收益8500元。

“3天左右换一次水,给鱼苗投食……”9月28日,水耳村村民们围成一圈在坝区前,认真听着科技特派员专门开展的稻田养鱼的管理技术培训。

州科技局是水耳村的结对帮扶单位,自结对帮扶以来,派骨干力量到水耳村任驻村干部,助推帮扶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创新科技扶贫模式。为帮助水耳村调整产业结构,州科技局通过农业科技项目的形式,支持10万元作为水耳村农业科技项目发展经费,主要用于水耳村稻鱼综合种养项目,还邀请科技特派员到田间为群众们解决目前的种养殖问题。

“我家流转了2亩田用来做稻田鱼,自州科技局帮扶我们村后,在种植养殖方面遇到困难,马上就能解决,而我自己通过参加州科技局组织的技术培训,也懂得了基础的种植养殖方法。”说起帮扶单位给村里带来的实惠,水耳村村民何正贵露出满脸笑容。

今年以来,瓮安县中坪镇水耳村按照县500亩坝区产业发展安排部署和产业革命“八要素”的原则,大力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发展银杏、辣椒、烤烟、优质水稻、稻田鱼、蔬菜、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多举措抓好水耳500亩坝区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坝区产业覆盖620余户19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70余户,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和务工获得可观收入,切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

“王书记,明年还有没有这样的好事?” 在培训会上,群众们纷纷问到,“只要大家支持,一定会有的。”王盾说,下一步,水耳村将继续探索科学稻田养鱼新模式,打响品牌推广出去,切实为群众增收。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