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贵州: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市场需求激发企业动力

   2014-06-13 人民网
30
核心提示:科技创新,是产业勃兴的探路者。近年来,贵州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紧跟科教兴黔发展

    科技创新,是产业勃兴的探路者。近年来,贵州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紧跟科教兴黔发展步伐,密切围绕“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不断明晰产业技术创新路径,进行资源重组,探索人才与科技创新动力。同时,贵州省科技厅聚焦贵州重点产业,先后牵头申报、凝练了一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6月10日至12日,记者走进贵州的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实例进行了采访。

引进人才 激发团队创新能力
    “1985年,贵州省开始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历经起步、系统改革、进入转制等三个阶段,为企业改革的目标、方向、步骤奠定了基础。”贵州科学院党委书记高贵龙是改革的亲历者,他认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改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谈到科技改革创新,高贵龙说,它是激发企业职工干事、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能够促进企业产业适应市场需求。在如今的科学技术领域,贵州的科技改革呈现出大量人才流失,科研单位思想混乱,创新能力急剧衰退等现象,高层次人才和高端技术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一大短板。
    据了解,贵州省在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经历了艰难历程,尤其是在转制改革以来的13年里,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研战线上的团队为科教兴黔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受到减人减编减钱和改革政策不配套的影响,一些转制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为了谋生存而离开岗位,导致高层次人才和科研骨干人才流失严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此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科研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注重改革科技生产力而较少改革生产关系,很少触动科技管理体系和管理者,最终导致创新创业平台和人才团队建设不突出,科研人员普遍积极性不高。
    “要加快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壮大科技力量,创造条件组建多领域、多学科人才团队,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协同攻关。”高贵龙说,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批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想干事能干事的团队为切入点。为此,科研单位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要以人才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为契机,在注重培养现有人才团队的同时,结合学科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骨干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有了大量人才,才有团队创新能力,将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高贵龙认为,科技创新就是要着力培植引进集成、消化吸收和孵化转化能力,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关键、共性的技术支撑,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企业带来发展动力。

依托技术 促进企业跨越发展
    6月10日,记者在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里看到,一棵棵油菜的小嫩芽已破土而出,这是贵州油菜研究所正在试验的一个新油菜品种。
    据了解,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一直从事油菜、花生和玉米等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制种技术,从1936年建所,到1955年迁移思南县,最终于2007年研发重心转移到贵阳,该所在70余年的研发过程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在新品种推广,优质食用油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所长杜才富说,该所所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有强大的科研团队作支撑,还必须依托高新技术作保证。在技术攻关方面,研究所以贵州省生产行业存在的问题为导向,考虑企业实际,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与研究,目前已研发并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31项,其他项目百余项。
    谈起研究所科技创新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杜才富坦言,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始终围绕生产和市场进行科技创新,并不断将创新成果进行市场转化,围绕成果转化进行技术服务和培训。
    “依托科学技术,不断加强与其他研发结构的交流合作,能够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杜才富说,在合作创新方面,贵州油菜研究所与法国农科院合作开展生物技术育种,与省内外部分高效积极开展油菜新材料创新研究,并从育种材料技术创新及未来油菜方向性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研究,前景一片广阔。
    杜才富认为,科学技术是面向我国企业化发展的重要需求,要依托科学技术,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将会以院士工作站为出发点,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创建国内一流团队,形成优势队伍,构建创新平台,深化商业化育种,进行生物技术研究,形成学科核心团队,对油菜研究进一步深入,从而提升产业发展力度。

整合资源 发展循环生态产业
    6月11日,在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工人们处于繁忙之中,为了给蚯蚓创造适应生存的环境,他们正准备将黑色塑料膜覆盖在蚯蚓养殖床上。
    据了解,这是一种促进高效循环生态产业建设,推广蚯蚓生物工程的技术。它主要利用蚯蚓独特的生理构造和生活习性的代谢功能,完成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实现物质能量的循环多级利用。
    在贵州进行蚯蚓生物工程技术工程的这家企业,是一家专门从事蚯蚓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集成以及系列产品生产和应用示范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自2006年开始为贵阳市奶牛养殖场处理粪污等有机废弃物养殖蚯蚓,并且进行规模生产新型生物肥料及生物制品以来,贵州吉龙生态科技公司便在这里扎下了根。
    “公司附近的奶牛场每天会产生近百吨牛粪,埋没会对土壤产生污染,通过技术对其生物发酵,进行加工和包装,能够变废为宝”。贵州吉龙生态科技公司董事长李太胜说,大量繁殖的蚯蚓除了做生物蛋白,还可加工成附加值很高的生物活性中间体,用于生产医药、化妆品、生物肥料等终端产品。公司选址在奶牛场附近,遵循农业循环经济原理,既不会让废弃物在运输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又能够达到高效循环利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都很有好处。
    此外,该公司一工作人员还介绍,在蚯蚓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用蚯蚓来处理发酵好的牛粪,并将其转化为“蚓粪”,通过自然风干,还将会产生富含18种氨基酸的一种有机物质,其营养价值极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
    “公司发展到现在,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持续创新。”李太胜一语道出了秘诀:“如果说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话,那么,吉龙公司的成功就是因为能找准时机,把创新做得更彻底、更持久。”
    对于对该项技术的推广,吉龙公司准备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对畜禽粪污及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从转化成蚯蚓饲料出发,实现对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生产处一系列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带动企业内在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的高效有机循环生态产业发展理念。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