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油菜育种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地位的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就是贵州省着力建设的,我国油菜行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
油菜研究所所长杜才富走进油菜花地,查看油菜繁殖情况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始建于1936年,目前有科级干部、博士、硕士70余人,主要从事油菜、花生和玉米等品种资源收集整理、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制种技术与新品种推广等领域工作。建所至今70余年间,在一代又一代油菜育种专家的不断努力下,该所通过科技创新,先后研究出并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达50个。仅在2007-2009年国家审定含油率大于46%的油菜新品种全国共育成10个,其中5个就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育成的。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全国开始推广种植传统杂交油菜。“该油菜品种不仅产量低,且其油菜籽中芥酸含量高达45%、硫甙含量高达100—120umol/g。”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所长杜才富告诉记者:“这两种成份都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特别是芥酸对人体有危害,不易消化,大量摄入后,会造成血管壁增厚,形成心肌脂肪堆积。”
“产量低是制约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我国油菜含油量偏低、效益不高的瓶颈制约,有的放矢的品种选育是第一步。只有首先解决这个瓶颈问题,振兴油菜产业才有希望。”杜才富介绍说,为了提高杂交油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油菜籽中芥酸、硫甙含量,给百姓打造健康食用油,近年来,该所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高产、高抗、高效和适应机械化的新品种选育。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最新研究出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
经过该所研究所科研人员多年的潜心攻关,该所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双隐性核不育杂优育种理论及技术体系,研发出了一系列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并推广到覆盖长江流域的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13个省市种植,创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经济效益的提升,才能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而科技创新恰恰是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谈及油菜研究所下一步的规划,杜才富表示,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将以院士工作站为出发点,加强与法国农科院、华中农大等院校合作,推动团队建设和科技创新,加大对油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助力油菜产业发展。
“加快良种选育,提高油菜产油成份,提升油菜生产效率,让农民朋友的钱袋子鼓起是我们的永恒目标。”杜才富说:“为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牛鼻子’,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将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了田间地头,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