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追求变革的时代。
谁能抓住机遇完成艰难一跃,谁就将立于潮头阔步前行。
置身浩浩荡荡的发展大势之中,贵阳直面实体经济不强、产业层次不优的现状,决心抢抓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历史契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大跨越,奋力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依托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等发展平台,“爽爽贵阳”已成为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绘就了一幅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的美丽“云图”。
摊开中国地形图,不难发现,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贵阳,四周群山环抱,属于既不沿边也不沿海的典型内陆城市。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由于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深、力度不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贵阳一度走上了依赖能矿资源发展的道路,产业发展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面临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矢志赶超的贵阳深知,要肩负起当好全省发展“火车头”、“发动机”的重任,必须找到“新支点”、激发“新活力”。
经过一轮又一轮思索,形成一次又一次共识。贵阳决心在大数据产业尚未形成垄断、整个行业处于竞相布局阶段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奋力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正视差距,发展再迈新征程
对于贵阳而言,选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是令人振奋的宏伟目标,又是一种压力,一种责任。
压力与责任,来自于贵阳肩负着当好全省发展“火车头”、“发动机”的重要使命;来自于到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庄严承诺;来自于实现“四个突破”和处理好“三个关系”的发展要求——
已进入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关键期的贵阳,总体经济实力仍然不强,区(市、县)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明显;
相对发达地区、先进省份而言,贵阳工业仍处在小、散、乱、弱阶段,产业园区建设必须克服功能规划欠缺,产业配套不健全等顽疾;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问题凸显,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重重……
外在压力与内在要求决定,贵阳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要在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先行一步,走快一些,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成为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更加有力的带动作用”的要求,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时之所呼,我之所谋。在自找差距、自加压力的过程中,贵阳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自身发展规律,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决心依托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等平台,全面抢抓大数据产业尚未形成垄断、整个行业处于竞相布局的历史机遇期,以大数据产业为突破口,打造贵阳实体经济发展升级版。
产业破局,实践开启新格局
目标一旦确立,就将具化成引领发展的实际行动。
着眼推动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这一根本出发点,贵阳积极参与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筹办贵阳·深圳大数据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介会和2014年中国(北京)国际技术转移大会贵阳峰会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企业选择贵阳,并在此投资兴业。
同时,贵阳还从强化政策带动、强化金融推动、强化市场驱动、强化外力拉动等多个角度发力,统筹推进全市大数据产业加快崛起。
面对大数据时代,贵阳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绘出了加快发展的美丽“云图”:紧紧围绕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与贵安新区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的需求,着力打造大数据资源丰富、大数据产业发达、信息消费能力高的智慧型城市。
明确的目标,促进了政策体系的构建——贵阳将参照中关村、深圳等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出台土地、税收、资金、人才、投融资、研发、知识产权、招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22条,大力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
明确的目标,加快了产业集群的形成——贵阳将培育形成大数据云服务与智能终端两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一批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研发和引进一批大数据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一批大数据特色产业园和基地,聚集一批大数据骨干企业,引进和培养一批大数据研发与应用人才,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体系。
明确的目标,开创了协同发展的局面——伴随着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逐步形成依托大数据的全产业创新网络,各园区对大数据的使用能力进一步提高,贵阳将形成基于大数据的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态势。
坚定信心,矢志走出双赢路
点滴付出,终有收获。
2014年4月,被誉为数据行业“两会”的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大会公布《关于表彰2013-2014年度数据中心优秀单位的通知》,贵阳在“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评选中居榜首。
而在潜移默化中,贵阳产业发展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蓝图已映入眼帘——
预计到2016年底,贵阳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达到540亿元,约占全市信息产业总产值的30%,相当于2013年贵阳地区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大数据龙头企业达到30家,上市公司5家以上,聚集200家大数据企业,引进和培养5000名以上大数据研发与应用人才,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产业体系。
而随着大数据产业与商业、金融、高端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贵阳将加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产业转型升级,对一、二产业的带动规模超过1000亿元。
基于良好的发展态势,立足大数据产业的强劲带动力,贵阳市政府明确提出,将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2015年达23%、2020年达38%打好基础。
同时,贵阳还将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实施园区引领、科技创新、科技金融、配套环境提升、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培育“六大工程”,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集聚化发展。
乐观贵阳成大势,风物更宜放眼量。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端,这个城市必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永不言弃的态度,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核心载体,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支点,撬动全市经济社会“双赢”发展。
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策略解析
实施“四大工程” 推动产业崛起
“大数据产业正日益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性、高端性、新兴性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重要位置。”长期关注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省情研究会会长龚晓宽建议,适逢这一关键时刻,贵阳要以大数据产业为支点,全面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其实,贵阳早已采取行动,助力大数据产业崛起。今年3月,《贵阳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出台,明确提出把大数据产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以此为目标,贵阳适时推出强基工程、筑云工程、智端工程、掘金工程四大工程,推动大数据产业加速发展。
实施强基工程方面,贵阳积极争取工信部支持,力争被列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将贵州省通信网络出口带宽提升一个数量级,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消除网间通信瓶颈,奠定通信网络基础。
实施筑云工程方面,贵阳着力形成大数据云服务产业集群,重点推进贵阳市政府与北京云基地共同建设贵阳云计算大数据创新孵化基地,创建和支持一系列创新型创业公司,以建设完整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并形成经济聚合效益。
实施智端工程方面,贵阳着手在高新区等选址建设标准厂房,引进生产线,以云服务器为主要产品,逐步建成包含模块化预制数据中心设备、云存储设备、桌面云终端等云计算设备产业链。同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智能终端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项目,引进联想、华为等智能终端制造龙头企业,发展4G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和新技术,带动其配套企业产业链整体入驻。
实施掘金工程方面,将统一建设贵阳市政务数据云平台,推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向公众和企业深度开放数据信息资源,探索建立贵阳市信息服务公司,推动政府核心数据的开放和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