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勇立潮头 推动改革创新发展 主动作为 争创一流医疗机构

   2014-10-08 贵州日报
30
核心提示: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根本动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

    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根本动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十一五”以来省卫生计生委直属医疗机构坚持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工作重点,强化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医疗条件,保障医疗安全,为维护群众身体健康,推进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3年末,13家委直属医疗机构的建筑面积、医院净资产和编制床位数分别达到了75.9万平方米、15.1亿元和1.27万张,共有三级甲等医院10家,占全省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34.5%。共拥有博士280人,硕士1887人。医院公益性进一步彰显。积极参与省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医学救援及时率100%;指导帮助110家市县级医院完成等级创建,对口帮扶33县级医院,派驻院领导12人。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13家委直属医疗机构共有37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和55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立项199项,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29项,部分特色专科在全省已形成规模和技术优势。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临床药事管理逐步规范,临床路径管理稳步推进,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群众就医环境显著改善。门急诊环境和服务流程不断优化,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医德医风建设全面加强。
  委直属医疗机构在全省医疗机构中处于龙头地位,代表了全省医院的形象和水平,必须为全省卫生事业发展走前列、做表率、立标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各直属医院必须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以争创西部乃至全国一流的坚强决心抓改革促发展,力争用5—10年时间,创建2-4所在西部甚至全国一流的“省”字号医院。一是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改革型、发展型、创新型、廉洁型的班子,形成一心一意求发展、团结拼搏促改革、风清气正、勤政廉政的工作格局。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科教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力争三年内,省级龙头三甲医院要引进10名以上学科领军人才,其他直属医疗机构培养和引进3至5名以上学科带头人;从2015年起每年从省级财政安排的相关资金中拿出10%作为科教和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到2020年,省级龙头大医院要争取实现20个左右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并力争实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委直医疗机构全覆盖。三是要全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省卫生计生委党组将一手抓激励,一手抓管理,更好地推动直属医疗机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四是着力加强医院文化和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 “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构建和谐医院环境。五是全面推行目标绩效管理。要制定科学可行、具体明确、长短结合的目标体系,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制度,并以钉钉子的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
  贵州省人民医院—— 强管理 重内涵 铸品牌 再跨越
  2002年以来,省人民医院不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狠抓内涵管理,使医院学科、人才团队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医疗技术水平,综合救治能力,医院基础设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医院先后荣获了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为代表的数十项荣誉称号。
  到2019年,年门急诊患者将突破30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0万人次;平均住院日降到9天以下;平均治愈率≥95%;出院诊断符合率≥99%;疑难重症抢救成功率≥80%;医院社会综合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争取对农村卫生工作的帮扶覆盖全省30个县左右;扩大和县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争取覆盖全省50%以上的县医院;争取把省医金朱医院建成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准备从五个关键入手:
  抓好“驾驶员”,把院班子的建设作为基础保障来抓
  加强班子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坚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廉政责任分工负责制;严格执行领导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廉政建设报告制、个人收入定期报告制等,完善对班子的监督和管理。
  把准“方向盘”,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作为根本
  掌握先进的诊疗技术,着重于解决重症、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坚持走内涵发展的质量效益型之路,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入院有人接,手续有人办,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
  充实“源动力”,把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转化能力作为核心强化
  着重在创新机制和成果转化两个方面下功夫,努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跃升;强化科技攻关协作机制,充分吸纳和利用外部优势资源增强创新能力;逐步建立“临床牵引科研、支撑科研,科研围绕临床、服务临床”的双向驱动机制,切实解决科研与临床应用“两张皮”的问题。
  强化“支撑轮”,把打造优势学科和培育拔尖人才作为关键突破
  逐步改善制约学科发展的基础条件,对重点学科优先配齐人才,优先添置设备,优先投入经费;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以疾病链为纽带进行人才、设备等资源整合,形成集成创新优势;健全拴心、留人、展才的牵引机制,使省医成为“贵州医学人才创业首选地”;完善“柔性引才”办法,兼收并蓄各类高层次人才。
  铸造“名品牌”,把提升特色文化的“软实力”效应作为灵魂塑造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持续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发挥特色文化的品牌效应,逐步扩大以文化品牌为表现形式的技术品牌、质量品牌和服务品牌的影响力;通过对口帮扶降低山区患者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成本,促进基层医院的发展,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深化改革破难题加快转型促跨越
  近年来,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强化内涵,创新管理,深化改革,取得较好成绩。已开放床位3100张,日门诊量7000至10000人次。2014年上半年门急诊90万人次,出院4.9万人次,手术3.1万台次,工作量居全省各医院之首。医院相继建成内、外科大楼、门诊综合楼及康复医院,完成新健康体检中心改造。同时,先后探索托管式帮扶、协管式帮扶、医疗联合体等模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帮扶格局。着力做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训及基层管理队伍培训方面,扎实有力,富有成效。
  为更好的服务患者,未来五年我院将改革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以一流的技术服务于患者,优化帮扶模式,引领基层,实施精品战略,保持省内领先、西南有较大影响力、国内有一定特色,极富人文精神的研究教学型医院。
  改革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机制,增强发展内驱力
  实施“走出去”人才引进战略,力争未来5年70%以上的学科,每个学科引进或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2至3名,高层次人才(含博士)50名以上。建立高层次人才考核机制,确保现有国家重点专科通过验收,并新培育2至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创新服务模式,改善就医感受
  逐步利用互联网产品与技术,建设“掌上医院”,建设移动智能就医平台,通过服务创新,加强出诊医师及号源管理,引导医患双方预约诊疗,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
  优化帮扶措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继续加强与县级医院协作,加快实习基地建设,加快全科医师培训大楼建设等。进一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训工作。同时,建立了全科医学系,为我省全科医学建设和发展探索新路子。
  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助推力
  建立“自驱动管理单元”,即每个二级医院、科室拥有内部管理、对外交流决策权、人事调配权、绩效分配权等,使科室在医院的引领下“自组织、自驱动、自创新”,使单向管理转变为上下联动的双向管理。
  科学谋划未来,提升医院影响力
  未来5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将实现医疗技术由同质化向高精尖、疑难重症转型;实施精品战略,走专业化、专科化、精细化发展之路,着力打造“3+1+1+1”模式,即3个精品学科,1个精品专业,1套精益管理,1批精英人才,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贵州省骨科医院—— 思路决定出路
  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第八职工医院更名为贵州省骨科医院,由省人民医院领导和管理。2012年通过三级甲等骨科医院评审,医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脊柱、关节、创伤、运动医学、显微外科、小儿骨科等领域走在全省前列,得到全社高度认可,病人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2013年被评为贵州省卫生系统十佳服务窗口。
  为更好服务人民健康,将医院建设为技术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规模一流的骨科医院和康复医学中心,医院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通过实施依法治院,人才强院,质量立院,文化荣院战略,强化各级医务人员岗位大练兵,鼓励在职成才,岗位成才,持续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业务素质,服务能力。特别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营造爱才、惜才、用才的良好环境。2014年医院决定对40岁以下年轻医师全员进行研究生在职学习培训,造就一批高学历人才队伍;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未来,医院将实行三步走战略
  用3至5年的时间,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并对人才进行严格基础培训与专科培训,选送高端人才到国内外一流医院学习。力争5年内医师中研究生教育率达到50%以上。博士生达到10名以上。以康复医学中心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医院医疗面积达标、环境达标。
  用4至6年的时间,逐步建成学科框架。继续巩固骨内科保守治疗的优势和特色,大力防治老年病骨质疏松疾病;分离疼痛科亚专业,形成老年骨病、肿瘤、血管、临终关怀4个学组;细化骨科专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至6至7个病房,8至10个亚专业。初步建成康复医学中心,开展不少于4个专业(运动、神经、慢病、心理)的康复服务。
  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一所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特色明显,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大型骨科专科医院,引领贵州骨科发展。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发挥龙头医院辐射带动作用 探索多元化办医改革之路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是省内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百佳医院。2013年,医院门急诊量157万多人次,住院病人数近7万人。
  近年来,医院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多元化办医的改革发展之路,成立“贵州科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平台引入社会资本,先后投资新办了贵医安顺医院、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医白云医院、贵医乌当医院四家医院。建设了规模、技术、服务全国领先、省内一流的急诊医学科。医院获国家临床重点学(专)科4个,省级临床重点学(专)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和省级各类技术及人才培训基地13个;贵州省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医疗质控中心12个;是我省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最早的“西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13年全省医疗机构发表国外收录SCI文章共计86篇中,贵医附院就占67篇,今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项,标志着贵医附院向医疗教学研究型医院转型取得突出成效。
  在今后3至5年时间里,贵医附院将实现医院由医疗教学型向医疗教学研究型医院的全面转型。
  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加大对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临床科研管理制度、学科建设管理制度、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等,力争新增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2-5个。进一步加强临床科技转化,将开放性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围绕培养、吸收、使用人才三个环节不断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强化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强化激励机制建设,造就更多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更加“响当当”“硬邦邦”的学科领军人物和学术团队。力争微创技术、内镜诊疗技术以及器官移植工作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核心制度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一步优化医院建设和布局,争取2015年内科综合楼(新外科大楼)投入使用。遵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进一步加强贵医附院贵安医院建设,力争早日投入使用。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立足新起点 再铸新辉煌 大力推进重点学科升级战略
  黔中大地上,杏林枝繁间。40多年来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致力于拯救最特殊的一类患者——精神病人。凭借着对职业的崇高信仰,全心全意的诊疗服务,捍卫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尊严。
  医院始建于1968年,前身为安宁医院,2003年更名为省二医(省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并入遵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后,摈弃了单一精神科业务运作模式,成立了老年科、心理科等,开展精神病患者慢性躯体疾病诊治、外伤治疗、孕产妇产前心理疏导、产后抑郁症防治等特色项目。内、外、妇产、口腔科的开设改变了社会对医院是一所单纯“精神病院”的认知,吸引了社会高压群体、轻型心理疾病群体就医。医院对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疾病的处置能力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医院未来三至五年努力的方向和发展定位是:走以强专科特色的综合医院发展道路,成为西南地区领先,全国知名的以精神专科为主要特色的三级综合医院。
  大力实施人才强院建设。对外高薪聘请、对内着力培养,跨步提升医院技术力量;与遵义医学院开创“院校专业联办、人才双向输出”的创新培养模式;积极发挥精神专业规培基地协作医院的作用,缩小我省精神卫生专科人员的差距。
  结合医院总体规划,启动建设500床的省级老年精神康复楼;开展肿瘤放射治疗及康复治疗;启动第二门诊楼建设及体检保健中心项目。积极扩展引进现有综合优势学科,建设省内一流的心理咨询治疗中心、血液透析治疗区、口腔综合治疗区、皮肤整形治疗区、普通内外科保障区,通过综合的特色发展带动综合学科发展。
  提升重点专科的扶持力度,拓展记忆障碍、睡眠障碍、酒精药物损害、儿童、青少年学习障碍、网瘾戒断、中西医结合等治疗项目。
  借助遵义医学院科研实力,通过捆绑研发,联合申报的方式提升我院科研水平。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把时代脉搏谱杏林新篇
  建院30多年来,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已成为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是贵州唯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学科涵盖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和康复等领域。有卫生部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7个。近5年来门诊人次年均增长约18%,出院人次年均增长约27%,床位使用率110%。
  贵阳中医学院二附院深入构建中西医结合服务模式:在医院层面,做全中西医学科、专科,彰显中医院特点;在专科层面,以中西医双重手段为患者提供最好服务;在医生层面,加强两种医学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教育,支持个人偏重,寻求技术契合。
  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向,按照“名医、名科、名院”的建设途径,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努力促进发展,5年后有望实现以下目标:打造“院内强势学科”。建设中心实验室,并申报国家等级实验室,为科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每2年启动一批学科遴选,5年内直接投入5000万元,确保学科建设取得实效。
  本院和分院的床位数,总规模扩大到4000张;博士数量100人-150人,10-15个专科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门诊人次达到150万人次/年-200万人次/年,出院人次超过10万人次/年-20万人次/年,能够制定或参与制定我国中西医结合医疗的国家标准,成为国内一流、走向世界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更多>同类资讯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