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市委九届三次全会召开以来,贵阳上下明确这样一个思路——要当好全省发展高铁式的“火车头”、战斗机式的“发动机”,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置身于时代大潮中的贵阳,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不等待、不观望、不懈怠,坚实有力地迈出跨越发展的时代脚步。
一年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一城、两带、六核”空间布局逐渐清晰,按照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发展区、城市发展拓展区、生态保护发展区等功能划分,各区县主导产业正加快形成;
一年来,以贵阳讯鸟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华唐大数据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等为代表的大数据企业迅速崛起,有力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一年来,贵州富士康示范工厂正式投产,奇瑞万达客车批量生产,吉利集团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即将建设,标志着贵阳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现代制造业茁壮成长。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面临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贵阳打造发展升级版的进程,深深地打下了创新驱动的烙印。
园区建设
发展载体创新平台大跨越
园区是加速工业化的载体,是促进产业集聚的平台。
在2013年10月召开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大会”上,贵阳适时出台《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空间布局规划》,明确提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将按照“一城、两带、六核”的空间布局建设。
而经过实地调研和客观研究,全市上下清醒地认识到,贵阳依然存在园区规划布局及产业定位不够清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融资能力不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普遍缺乏开发建设专门团队、管理体制和服务体制有待完善六个方面的“症结”。
以问题为导向,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开出一剂剂“良方”——
加大规划布局统筹力度,努力形成每个园区都有主导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加大政策统筹力度,市直各部门该下放的要下放、各区(市、县)该承接的要承接,真正把各项政策用好用活用足;
加大破解难题统筹力度,千方百计破解土地征收等控制性工程;
加大招商引资统筹力度,在市级层面调度各重点园区间的招商布局并加大协调力度;
加大市区统筹力度,合理划分市区两级责任分工,市级加大力度破解园区建设发展的共性问题,各区(市、县)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好个性问题;
加大目标管理考核统筹力度,尽快制定年度目标,分解到位、落实到岗,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贵阳凭着全力以赴推动园区建设的劲头,创造了一项项值得骄傲的发展实绩:
7月2日,包含云计算设备生产基地、云计算大数据创新孵化基地、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贵阳数据交易市场等内容的“贵阳云基地”项目落户高新区,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4.5亿元;
7月11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宣布,将在贵阳投资建设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8月,贵阳大数据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落户经开区贵州电商谷,成为贵阳市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园首个落地的园区,预计项目建成后可提供现代服务业就业岗位4000个,年产值约1.2亿元;
从9月1日进场、9月4日建设全面启动以来,贵阳京东电商产业园项目进度便没有慢下来过,就连国庆长假也在加班加点。
回首前程,2013年全市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6.6亿元,共建成标准厂房55.2万平方米;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2亿元,建成标准厂房31万平方米。
预计到2014年底,贵阳将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亿元以上,建成道路235公里、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
科技引领 大数据产业“云”集贵阳
10月15日,贵阳综合保税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1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中国惠普(贵州)国际金贸云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中航黎阳航空发动机项目总投资5.96亿元。
这些集中开工项目,涉及国际贸易、加工贸易、服务外包、医疗健康、现代金融业等多个产业。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及项目科技含量等都体现“高精尖”特征。
当前,我市正在全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面临“赶”和“转”的双重任务,必须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作为打造贵阳经济升级版的主攻方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面临这样的历史转折和机遇,2013年9月以来,贵阳市通过一系列招商引资,敢于抢占生态和科技“两个高地”,一大片大数据项目陆续落地生根,大数据产业的突破带动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
今年1月,位于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的贵阳讯鸟云计算中心正式开工。作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应用服务提供商,北京讯鸟软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包含云计算研发中心、云计算运营中心、云呼叫服务中心基地等内容,预计2016年建成。
4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贵阳分部、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在贵阳举行。“一部一院”成立后,将从建设数据中心、发展云计算产业、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推进端产品制造、建设智慧城市等方面着力,为贵阳大数据产业规划建设和政策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统筹推进信息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目前,“贵阳通”实时公交APP应用、大数据智能组件、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移动查岗APP等三个产品正在内测,即将步入市场,让市民真正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好处。
短短一年时间,贵阳以奋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磅礴之势,引得130户高科技企业陆续落户贵阳,贵阳高新技术产业从默默无闻变成这座城市最具含金量的名片。为了配套这些企业的茁壮成长,除了土地、税收优惠,贵阳市也做足一系列保驾护航的措施——
早在去年11月,我省首家科技银行——贵阳银行科技支行就先行成立,并落户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主要面向我市高新技术、现代制造等产业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那些从前被银行拒之门外、却颇具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贵阳银行科技支行为其打开了“绿色通道”。
位于贵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的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则将于今年底建成投用。建成后将成为贵阳市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1.5万平方米。该孵化器定位于服务IT、动漫、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可为企业提供公共科技研发平台、投融资科技金融服务、优惠的办公场地、创业导师服务、信息共享服务等。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云”集,富士康、顶新国际、中国惠普等大品牌接连来到贵阳投资。贵阳正乘“云”直上,走进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智慧科技时代。据测算,到2016年底,贵阳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40亿元。
转型升级 开启制造业“蝶变”之旅
去年以来,我市重点支持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打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示范区,逐步以创新驱动替代投资驱动,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绕开拥堵走高速路”,开启了全市制造业的“蝶变”之旅——
今年4月,作为新生代制造业代表,富士康贵阳示范工厂首批千台平板电脑下线,实现平板电脑“贵州造”零突破。目前,贵州富士康示范工厂已生产出平板电视、电子白板、LED灯具、平板电脑4种产品,未来还将生产手机、摄像机等数码产品。下一步,工厂会根据平板电脑的销售状况,评估集团零部件生产企业进入贵州的时机。
8月,贵阳市政府与台湾顶新国际集团签定42亿元大单。根据合作协议,顶新国际集团投资26亿元,在贵阳高新区建设顶新国际大陆区云端大数据总部、顶新国际工业园、大数据电商平台;在贵阳综保区投资5亿元,建设物流园区项目,主要用于电商货品、顶新集团和康师傅的西南物流中心;投资11亿元,建设康师傅贵阳生产基地,包含饮品和方便面项目……
去年出台的《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提出,要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作为实现实体经济突破的重要支撑,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这样的思路下,部分传统制造企业,也在加快升级改造,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通断头走直路”。
今年6月18日,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83辆本土造公交大巴车正式交付贵阳公交集团公司。奇瑞万达相关负责人说,这183辆公交车是贵阳“产学研用”政策扶持下的“结晶”,产品开发过程中不仅搜集39条贵阳公交集团公司的设计建议,也得到本土科研院所的帮助,“这样的尝试,是史无前例的。”
如今,万达与奇瑞牵手,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奇瑞新技术、新能源、新理念和上千个全球销售终端,将为贵州创造一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巨型汽车企业。
根据计划,贵阳将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壮大制造业整体规模;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提升高端制造产品比重,构建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现代产业体系。贵阳市制造业正在找准市场需求,形成有竞争力、有辐射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减少弯道抄近路”。
海信平板电视连续九年称雄西南;贵州天力成为国内唯一具备生产中小功率双燃料船用发动机资格的企业;航天电器顺利完成“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飞行试验的配套任务;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孟工业园里,经过一年的努力,3D打印中心、精密机床配套加工产业园等10个中关村项目已经陆续投产……
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贵阳现代制造业正在加速腾飞。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大企业集团,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300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的30%以上。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可以相信,矢志赶超的贵阳,定能依托创新驱动战略,补齐发展中面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短板,激活内生动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真正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