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贵州科技创新助力转型升级 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2015-04-23 贵州商报
35
核心提示:昨天,2015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的代表们冒着濛濛细雨,继续展开行程。 回头看的项目,看出信心


    昨天,2015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的代表们冒着濛濛细雨,继续展开行程。

    “回头看”的项目,看出信心、看出希望;首次观摩的项目更是带来惊喜无限。偏远小山村华丽变身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山水田园风光,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去;煤矸石、玄武岩等曾经被嫌弃的“废物”,经深加工后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巨大;过去靠卖煤为生的小县城,现在“煤电纺·服装”全产业链正悄然兴起……

    “观摩会开展几年了,今年感触特别深。”两天时间,记者跟随的第二组观摩团从毕节到六盘水再到黔西南,观摩代表们深刻感受到各地变化:过去主要依靠贱卖矿产资源,发展方式粗放、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旧模样,现在已经被一个个精细化的实体产品取代。

    科技创新助力转型升级,如今的贵州,正在资源深加工和产业效益最大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好戏正在上演。

    ■ 生物气候资源优势催生健康食品产业

    标准化厂房里,工人正在流水线上有序作业,空气里飘散着淡淡菌类的味道。主打食用菌生产的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今年1月由威宁县招商引资而来。选择落地贵州,该公司负责人坦言,是看中了贵州的气候优势和人力成本优势。

    “这个季节的食用菌、香菇,上海、浙江都已经做不出来了,天气太热,但是在贵州还可以做,这确实是我们的优势。”看过项目,有观摩代表表示,贵州的生物资源、生态资源、气候资源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大有文章可作。

    省农委主任刘福成也很看好该项目。他指出,目前,贵州省食用菌的产能大概50万吨左右,倘若雪榕公司的产能如果达到设计的产能一年36万吨,将对我省食用菌跨越发展有很大的推进。

    贵州天刺力加工项目同属健康食品产业范畴。该项目是贵州天刺力集团投资1.18亿元,以刺梨为原料的研发生产项目,已建成6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刺梨果脯、刺梨饮料、刺梨果酒和刺梨高端健康品,是目前同行业中加工能力最强、产品种类最多的企业。2013年建成投产以来,累计实现产值3000万元,其中,2014年加工刺梨1800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

    企业得到发展,地方经济也得到提升。为支持天刺力加工项目做强做优,六盘水市整合项目资金5400万元引导企业、社会群众支持和发展刺梨产业,规划新建刺梨基地50万亩;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刺梨研发中心。截至2014年底,共种植刺梨20万亩,仅盘县就完成种植15万亩,带动11万户29.5余万群众增收致富。按现价测算,刺梨稳产后,亩产鲜果1000公斤,产值可达4000元,每亩平均可为农户增收3000元;初加工为鲜汁,产值可达10000元/亩。

    ■ 就地取材、深度加工,废旧金属、煤矸石变废为宝

    花园里好看的雕塑、栈道边复古的围栏,统统都是由水钢的边角废料、甚至是废旧金属制成的,走进贵州铸富方圆项目,观摩代表被“吓”了好几次。

    这也难怪。在走进该项目时,大家对玄武岩纤维都知之甚少。直到实地观摩才了解,玄武岩纤维有抗压、耐腐蚀、防火、抗氧化等特性。项目正是通过收集六盘水境内废铁废渣及电力资源,利用玄武岩纤维的特性,研发生产玄武岩纤维方管、圆管、钢筋等新型耐磨材料和铁艺制品,主要用于消防、建筑、航天航空等领域。

    煤矸石处理是产煤地区共同面对的一个环境难题。不过对于盘县来说,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解决方法,而且还能因此获取不菲的价值。

    由红果经济开发区和紫森源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依托昆明理工大学进行科技攻关的煤系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紫森源集团煤矸石高效利用中试项目,研究的就是煤矸石的处理。

    该项目主要采用酸浸法对煤矸石进行活化处理,提取铝、硅、铁、钛等系列有价元素,开发系列化工产品,实现资源“变废为宝”,“吃干榨尽”。

    据测算,项目加工1吨煤矸石需成本1698元,可获价值为2175元的铝、硅、铁、钛系列化工产品,实现税前利润477元,相当于当前一吨原煤的市场价格。真可谓,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熊掌和鱼兼得”。

    ■ 生态资源成就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

    远处的山、近处的树,车还在盘山路上行驶,窗外的景致已经引得观摩代表连连感慨。美如画卷一般的田园风光让人心驰神往。对面山头“哒啦仙谷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标识牌醒目的告知着南来北往的人,所处的位置。

    “以前路不通,没修好的时候,我们种的水果都没地卖,现在在家门口就 有市场。”得知有观摩团抵达,许大超一大早就带着自己栽种的樱桃赶到了示范园观景台附近,“你们难得来,想给你们尝尝”。

    许大超家就在园区附近。在园区规划建设之前,紧靠种植,年收入不过两三千元,如今,随着园区的建成,10亩樱桃、刺梨种植地年产值已经达到万余元。“我准备继续扩大规模,以后游客来想买走或自己进去摘来吃都行”。

    有些农家乐的感觉,又不止如此。因为该园区的环境之好、景致之美,以至于观摩临近尾声有观摩代表竟表示不愿离去。还有观摩代表认为,该园区是东方瑞士和台湾观光农业的双重再现。

    “园区以优质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大农业资源为基础,把现代旅游业与农村、农业融合。”据园区所在滑石镇镇长沈明丽介绍,哒啦仙谷是2012年3月份开始启动的项目,两三年的时间引进了很多企业,企业来搭台,群众来参与。 采取土地流转、园区务工、房产经营等模式,以一园一品的产业带动模式,精心打造了30多个庄园包括蓝莓、草莓、葡萄和中药材等等,覆盖的面积4个乡镇48平方公里,带动的农户有12800户共计31000人,2014年实现总产值2.6亿元,带动就业7000多人,人均增收2012年3500元,2013年7100元,2014年达到12000元。

    记者 李楠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