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想要改变世界先关注自我成长

   2015-05-14 贵州日报
65
核心提示:  见习生 张凌  长大当一名科学家,不少孩子从小就有这个梦想,但现实生活中,能近距离接触科学家的机会


  见习生 张凌

  “长大当一名科学家”,不少孩子从小就有这个梦想,但现实生活中,能近距离接触科学家的机会并不多。近日,中科院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会议在贵州召开,在省科协的组织下,复旦大学的杨玉良教授、厦门大学的郑兰荪教授这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来到了兴义市第一中学,和600多名同学面对面交流。

  面对讲台下充满好奇眼神的同学们,两位院士分享了各自的学习心路历程。郑院士鼓励大家要敢于质疑,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杨院士特别建议农村同学一定要克服自卑心理,他自己也是农民出身,劝导同学不要因为心理障碍影响到今后的成长。

  座谈会到了提问环节,同学们高高地举起手,争相发问。

  提问一:科学研究是什么?中国的科研现状怎么样?

  杨院士说,科学研究并不神秘,简单来说,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个好的科研问题应该是有意义的,同时也是有希望解决的。

  中国在科研的经费、设施设备以及在国际一流科学杂志中发表的论文数量,都是世界第一的。但是在世界一流科学家的数量和水平上,中国离欧美国家还有差距。

  提问二:学习成绩与实际能力哪个更重要?读大学应该如何选择专业?

  郑院士认为,大学更看重学生的能力,但高考毕竟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录取的标准,分数也很重要。但好在大学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增加了自主招生的力度,着力考察学生多方面的特长,而不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条件。对于选择专业,郑院士建议同学们应更多注重自己的兴趣,这样才能对学习抱有热情和动力。

  杨院士补充说,成绩和能力两者并不矛盾。拥有出众能力的学生,一定对规则具有良好的适应力,可以管控好自己的时间,兼顾好学习。对于专业的选择,同学们不应盲目跟风。比如,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早些年计算机专业很热门,后来生命科学专业很热门,到如今金融专业很热门。这些专业听上去很荣耀,但不一定真的适合自己。

  提问三:应当怎样度过人生迷茫无助的“沙漠期”?如何挑选和辨别好的书籍?

  杨院士回答说,人在年轻时,都会遇到无助的时候。这种无助来自于“希望改变,却无力改变”的现状。同学们在想要改变世界以前,要懂得先改变自己的内心。不要让自己处在焦虑的状态,关注自身的成长,学习更多的智慧而不是知识。

  对于选择书籍,有两种简便方法:读书评,如果书评都写得不好的话,证明书里也没有太多有意义的内容;找一个你认为他的鉴赏能力值得信任的人推荐。但即便如此,市场上的书籍鱼龙混杂,书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仍然很难辨别,这需要同学们保持质疑的态度,将观点带到实践中去检验。

  夜已深,座谈会不得不结束。许多同学拥抱了两位院士,希望他们再到贵州来。

 
 
更多>同类资讯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