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助推贵州同步小康

   2015-07-17 贵州日报
28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  2013年8月4日,科技部与贵州省政府举行第二轮第一次部省会商,确立了三大议题:推动产业园区创新


核心提示

  2013年8月4日,科技部与贵州省政府举行第二轮第一次部省会商,确立了三大议题:推动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支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贵州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节能减排科技支撑。

  两年来,贵州科技工作紧扣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省委、省政府加速转型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聚焦三大议题,在科技支撑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集成部省资源推动以贵州科学城为核心动力圈的贵阳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加快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凝练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强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助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贵州科技工作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引领。

 

  改革:释放创新红利 营造创新生态

  两年来,贵州省坚持以改革增动力,狠抓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坚持以服务促转化,狠抓科技金融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坚持以市场配资源,狠抓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坚持以开放激活力,狠抓科技平台和载体建设;坚持以示范作带动,狠抓农业和民生科技;坚持以保护、运用为核心,狠抓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近年来,贵州科技改革重点在导向、效率、削权、服务四个方面做文章。将原有近30个计划整合为五大计划,重点针对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技计划碎片化、科研项目取向聚焦不够、科技投入效率不高等问题,着力从市场化配置资源导向、提升科技投入效率、简政削权、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让权力彻底在阳光下运行,努力提升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

  通过改革,贵州进一步强调以企业为主体承担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计划、成果转化等项目,使资金配置更加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9月,贵州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的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平台正式启用,首批19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70家科技型小巨人成长企业,通过后台软件系统迅速自动遴选生成。这是贵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创新性探索,综合体现了市场化配置资源、削减职能部门权力、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改革思路。通过该平台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利用公开公正透明的遴选方式,使平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政府服务机制和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通过改革,贵州更加注重财政科技投入的创新绩效,制定并出台了加大后补助力度的规定,试行发放“创新券”,将更多财政科技投入用于激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的创新行为;更加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风险投资、合作基金、科技保险等形式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

  贵州省科技厅和贵阳市科技局共建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目前已多形式集纳、直接管理和参与运作资金50多亿元,先后引导和撬动金融、保险、投行、企业和社会资金100多亿元,支持3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产业化和创新发展,年均放大政府科技投入使用效率资金近10倍;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15支基金,出资参与国家组建农业科技园区联盟基金,加上科技保险、专利权质押融资手段,全力助推科技型企业发展,迄今已直接扶持9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2015年6月,贵州省推出《支持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八条措施,鼓励“两院”科研人员面向园区、产业和企业需求,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入股、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多种形式,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探索科研人员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

  通过改革,承载创客梦想,催生新业态的贵州众创空间快速发展。目前全省众创空间已有40多家,其中18家纳入第一批省级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贵阳博雅众创空间、创想+梦工场、火炬青年创业互助社区、黔青梦工场等6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

产业:园区百花齐放 结构不断优化

  两年来,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发展不断提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和行业布局集聚态势明显,一批新的科技型经济增长实体培育形成。贵阳国家高新开发区、贵州航天高新产业园,集聚了全省53.6%的高新技术企业和90%的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湄潭国家茶产业农业科技园区为贵州生态与富民并举的茶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全省已有7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35家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与省内外230余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建成了4万亩技术核心区、16万亩示范区和100万亩辐射区,园区总产值达到76.7亿元。

  2015年5月下旬,“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举行。凭借先知先觉的战略敏感,利用当地生态环境好、气候凉爽等优势抢抓机遇,全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贵州在大数据领域产业异军突起。

  作为全国首批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贵州持续实施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大品种培育、大健康产业链延伸和中药材基地县建设五大工程,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贵州中药材人工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面积突破500万亩,医药工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其中,苗药产值居全国各民族药产值之首。

  围绕贵州重点产业,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以中科院贵州科技创新园为核心的科学城一期建设完成,已吸引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等20余家科研院所和机构计划入驻;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大科学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不久的将来贵州平塘将成为重要的国际射电天文研究聚集地和最具吸引力的天文科普旅游目的地;填补我国民族药产业发展高端研发平台空白的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截至2015年7月,全省培育并通过审批的高新技术企业304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35家,其中11家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试点);201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7%。2014年以来,已遴选11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和171家科技小巨人及成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2014年8月,我省国家创新型企业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在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组织的ITER屏蔽包层模块采购包316L(N) ESR不锈钢锻件制造项目招标中胜出,赢得总金额1.7亿元的大订单,这在贵州尚属首次。

  2015年创新型领军企业贵州航宇科技公司在美国GE公司LEAP航空发动机锻件项目147项产品全球招标中中标64项产品,中国企业首次跻身于世界一流航空锻件制造商行列,开创了我国航空高端锻件产品走出国门的先河。

  2014年,贵州首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1.1类化药新药“替芬泰”获临床批件,并正式进入临床研究;同年8月,贵州多年培育创制的食品安全云携手京东集团打造服务全国的首个电商食品安全云平台,创造了食品安全的“贵州模式”,这朵云正给全国消费者带来食品安全的雨露。

农村:现代农业农村信息化齐头并进

  自2013年以来,贵州把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紧密结合,作为共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成立省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贵州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协调25个成员单位开展农村信息化“133工程”:启动覆盖三农的省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共享涉农信息资源,推进涉农数据的交换共享和数据产品开发应用,集成多个应用服务系统,实施“三农”呼叫服务,信息资源总量已达200T以上。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信息化方面开展应用示范。搭建中国农高网、淘黔宝等4个专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食品安全营养平台,成为国内首家食品安全云服务商,启动覆盖全省88个县的农产品数字化检测实验室,为我省农特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农特产品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水稻、玉米、油菜、蔬菜、马铃薯、茶叶、中药材、畜牧等领域,贵州选育成功一批新品种和研究集成并示范推广应用了一批优质高产新技术,为贵州粮油果蔬安全提供了科技保障;科技特派员重大专项力促科特派制度的规模化推行,为农村科技服务新体系的建立做了有益实践,促进了茶叶、反季节蔬菜、中药材、畜牧养殖、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

  通过实施“百千万”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建立了5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万余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全省588个乡镇,成为培育职业农民的主力和最受农民欢迎的人。2015年,贵州组织选派了1199名科技人员即科技特派员赴全省贫困县(市、区)开展科技服务,结合我省的科技特派员专项计划、成果转化计划,科技特派员带项目、带成果为“三区”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开展技术服务并取得突出成效。

生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

  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保护和修复、循环经济、小城镇建设等可持续发展主题,建设了各具特色、主题突出、具有较强示范性的5个国家级、14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不同类型地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提供有益的实验示范并取得较好成效。

  近两年间,围绕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贵州,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安全利用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石漠化治理及其生态产业培育、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及生态经济系统优化调控研究等,一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和省重大专项相继启动实施。

  2014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安全利用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启动,这是我省社会发展领域首个组织、承担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拟针对喀斯特地区地表持水能力差、岩溶渗漏和工程性缺水等问题,开展喀斯特地区“三水”转换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键技术研发,建立适合于不同喀斯特类型山区的高效、低成本、低碳立体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模式,为贵州水利建设“三大会战”乃至西南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在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与石漠化防治与衍生产业发展领域,突破了一批不同类型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态重建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支撑、治理模式和建设样板,为国家石漠化防治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石漠化生态修复理论支撑及技术指导。通过实施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寒山区设施农业示范、贵州农村β地中海贫血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模式建立等社会发展科技保障工程项目,创新成果造福民生,力促“百姓富生态美”目标实现。同时,自2012年起,贵州省科技厅连续三年参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并成功举办了主题分别为生态保护、石漠化防治和生物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技分论坛,取得积极成果,得到广泛好评。

 

一组数字 盘点科技新成就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37.29

  2014年,贵州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37.29,比2012年增加5.84个百分点,科技综合实力持续稳定增强。

  科技进步环境指数:35.64

  2014年,我省科技进步环境指数35.64,比2012年增加7.43个百分点,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科技进步贡献率:44.50%

  2014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4.50%,比2012年增加2.3个百分点。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 52.87

  2014年,我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52.87,比2012年提升1.06个百分,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突出。

  全社会R&D经费投入:47.2亿元

  2014年,我省获得国家科技计划经费支持4.5亿元,比2012年增长50%;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到47.2亿元,比2012年增长近30%;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资金近6.4亿元,比2012年增长达55.9%。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4家

  2014年,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09.6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23.89%,分别比2012年增加107家、增长57.5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8.44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2.14%。

  创新平台:152家

  各类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52家。全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49家和96家。

  创新服务机构:250家

  新建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汇集了知识产权、检验检测、金融等创新服务机构250家,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线上线下全套服务;大型仪器服务共享平台2014年的入网科研仪器达到1257台套,总价值6.6亿元。

  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23支

  通过持续实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专项计划、科研机构人才聚集计划和黔灵杰出人才培养引进行动计划,设立“黔灵科技贡献奖”,以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为载体,加强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团队建设,贵州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人才团队数量大幅度增加。截至目前,先后遴选培养了231名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建设了123支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立了48家院士工作站、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引进院士及团队37个,支持和帮助科研院所培养引进博士和硕士

370名。五大领域

 描绘创新新蓝图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6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关于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重要指示,贵州要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将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寓于扶贫开发之中,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而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正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由理念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支撑和动力。

  贵州在较长时期全面统筹部署和实施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将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重点针对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以及烟、酒、茶、药和特色食品“五张名片”的重大需求,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

  在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方面:一是要围绕五张名片及特色优势农产品,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从育种、栽培技术体系、后续深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快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以生态农业为主体的山区特色立体农业产业。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优质农业,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实现农民年均人收入两位数的增长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在以科技创新支撑生态工业加快发展方面:一是要坚持将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围绕高能耗行业的磷、煤、铝、钢等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开展攻关,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动循环经济产业框架形成。二是要将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我省制造业信息化新的核心技术,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有效支撑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进。

  在以科技创新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一是加强生态保护,构建“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强生态退化和典型脆弱区的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开展环境综合防治科技攻关和技术示范,提升科技进步对解决区域性水、大气、土壤等环境问题的支撑能力。

  在以科技创新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一是大力实施磷化工、钛、铝等产业技术路线图,引导磷、铝、钛等资源型产业集约式发展,提升资源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技术水平。二是抓紧推进页岩气、煤层气等战略性资源勘探与综合利用,大力支撑资源能源可持续利用。

  在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一是围绕医疗卫生健康、生态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物流、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好省级数字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并继续抓好数字旅游、数字环保等方面的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二是充分发挥物流中心自动化装备与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更大作用,支撑贵阳建设成为服务全省的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三是通过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科技中介服务等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动信息、研发设计、软件服务、动漫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