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至28日,由省委组织部、省科协、黔西南州委和州政府主办的“院士专家援黔——万峰林行动”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孙大文和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的18位专家,通过到黔西南企事业单位调研指导、设立院士工作站、举办报告讲座等多种方式,助力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后发赶超。
据了解,2012年院士专家援黔行动计划开展以来,得到了中国科协、全国各学会、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专家的积极响应,通过“签百约”、“助百企”、“上百课”等活动的开展,帮助贵州解决了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汪忠镐 提高兴义医疗水平
本报记者 刘义
8月28日一早,78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就来到兴义市医院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中心坐诊。
汪忠镐认真地看着病历并听取病人陈述病情。“这几天来,汪院士都是这样工作,这么大的年纪还保持如此充沛的工作热情,太值得我们学习。”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洪琴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都在办公室外排起了长龙。
据了解,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反食、烧心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病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由于中国胃食管反流疾病研究起步较晚,临床上存在错诊、误诊的情况,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相关病例的筛查和治疗更是滞后。
作为中国胃食管反流疾病开拓者,汪忠镐对兴义市医院在胃食管反流及其对多器官侵害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今年5月,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科协三部门联合下文,批准在兴义市医院正式设立汪忠镐院士工作站。
“院士工作站的设立,对我们基层医院来说是一次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在开展技术扶持、创新型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等方面为促进市医院创新驱动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兴义市医院副院长王忠安告诉记者,2013年底,该院就聘任了汪忠镐为名誉院长并申请建立院士工作站,医院的诊疗能力和人才建设等方面长期以来得到了汪忠镐的大力支持。
据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洪琴介绍,在汪忠镐的推动下,去年5月,兴义市医院在西南地区率先建立首个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协作小组。
目前小组已筛查并治疗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60余人,开展内外科手术23例,相关医疗技术已处于周边地区的先进水平。
“院士工作站成立以后,汪忠镐院士团队通过组织医生培训、专家指导、外出学习等方式,我们医院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领域进步很快,现在从筛查、诊断到治疗,我们医院的医生都可以独立完成。”王忠安说,如今医院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已名声在外,不少贵阳、罗平等地的患者也慕名前来看病,相关科室成为了市医院的科技创新特色科室。
记者了解到,汪忠镐院士工作站自建立以来,缩短了地处西部的兴义市医院和发达地区医院在医疗水平上的差距,大幅提升了基层医院的医疗能力。同时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设备也得到极大的改善。“最主要的是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现在我们这里也可以把病治好,就没有必要再往外地的大医院跑了。”刘洪琴告诉记者。
吴常信 扩大重点农畜产品为依托的体系
本报记者 刘义 实习生 曾帅
当听到黔西南州的铁椒麻鸡年均产180个蛋的时候,吴常信十分吃惊。这是他所了解到在国内产蛋非常高的品种之一,吴常信说:“作为黔西南州能有这样高产的品种是非常的宝贵,州里一定要对这样的品种进行保护,不要去和别的品种进行杂交。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结合,通过企业的包装、宣传,让黔西南州的铁椒麻鸡走向全国。”
“只有把这些优良品种更好的培育下去,才能保证黔西南州的畜牧业能够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对黔西南州畜牧产业如何更好发展,吴常信院士说:“产业化的发展为畜牧业整体发展,甚至是整个农业发展带来的益处是以前的发展方式所无法企及。希望贵州参照国家“十二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十三五”期间,扩大重点农畜产品为依托的体系。”
保证好了源头的优良性,那如何能把黔西南州畜牧业的水搞活?吴常信调研后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从基因的培育上,要进行提高基因的结合率,让优良的品种得以延续;从产量上,要提高品种的转化率,能够做到优中选优,优中配优;从销售上,要创造自己的优良品牌,形成集团优势,达到产业化发展”。
谈及扩大构建体系会为贵州畜牧产业科研人员和整个畜牧产业发展有什么好处时。吴常信说:“扩大体系的建立无疑会为调动省内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省内农业产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水平提高,带动地方财政发展,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提供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
更重要的是,体系的核心用技术来解决产业内的问题,通过提供应急技术支撑与决策咨询,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的架构设置,走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围绕产业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大联合、大协作的运行模式。”
孙大文 科技创新为薏仁米产业注入源源动力
实习生 李韵
“中国薏仁在贵州,贵州薏仁在黔西南。黔西南州是薏仁米生产的最佳适宜区,面积及产量居全国第一,是全国乃至世界薏仁米的最大集散地。黔西南州的薏仁米在全国的地位不言而喻。”
孙大文院士在报告中说,“积极创新,不断地提升自己,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是黔西南薏仁米产业发展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方便糕点、薏米羹粥等营养食品;到用薏米糠和碎米加工出的副产物:薏米多糖、薏米精油;再到保健品系列:乳饮料、口含片、保健茶、化妆品等。”孙大文院士说:“目前,黔西南州的薏仁米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薏仁米多方面价值也得到部分开发,但还存在开发不足的问题,需要建立起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技术队伍。而对于中小型薏仁米加工企业,建议不要一下把产品研发之路铺得太开,可以主攻一两个方向,全力打造一两个品牌,获得市场认可之后再慢慢延伸。”
就薏仁米的食品价值方面,孙大文院士表示,“高质量且安全的食品,是现代农产品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成功的基础。鉴于黔西南巨大的薏仁米产量,和采用的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合作模式,一定要在薏仁米质量上进行把关。不仅要有一套自己的质量检测标准,还要有自己的制约机制,要建立起薏仁米可追溯体系。在生产加工上,要实现标准化生产,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制作工艺,不能让进入市场的产品参差不齐。”
在薏仁米生产系统上,黔西南州目前运用了德国技术研制的自动烘干设备和电子数控设备;瑞士布勒技术研制的自动剥壳和糠米分选系统;日本佐竹技术研制的自动抛光系统和自动配米系统和华中农业大学技术研制的成品微波烘干、消毒、杀虫、灭菌系统。但是,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急需科研力量的支撑。
孙大文院士说,“微波杀菌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仍需避免出现因温度不均匀而导致的局部过热,从而影响薏仁米质量的问题。目前,黔西南州薏仁米产业存在的许多科研需求和我的研究方向相符合。我的气调包装技术、非热杀菌技术和正在研究的全世界最先进的高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等,都可以为黔西南州薏仁米产业进一步向前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与其他行业相同,薏仁米产业同样离不开人才团队,孙大文院士在“院士专家援黔—万峰林行动”院士专题演讲中说:“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要切实落实人才引进政策,科学合理的制定长期聘用政策,解除受聘人员的后顾之忧;构建公平的学术环境,营造专业化,便利化的科研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加强引进人才特别是海外引进人才的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只有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为黔西南州的薏仁米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