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施秉:“大健康”推动施秉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崛起

   2015-09-07 新华网贵州频道
36
核心提示: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6日电 施秉县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中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6日电  施秉县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中心腹地、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主园区、国家水利生态风景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施秉县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坚持整治与建设并举,大力实施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全县农村生态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升,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

  施秉科学规划建设,注重“三个结合”,将新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点带面,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卫生进一步提升。一是注重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优先考虑在景区周边村寨实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配套建设有观赏性的人文景观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善村寨和景区周边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生态观光旅游村。二是注重与产业建设相结合。围绕精品水果产业带、中药材产业园区周边村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园区沼渣、沼粪等废弃物的生态循环再利用。三是注重与示范带动相结合。优先实施一批示范村寨,带动主要旅游服务村寨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在示范带动的基础上,按照“三清两提升”(清理垃圾、清理污水、清理乱搭乱建,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的要求,全面推进全县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现“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建设目标。

  通过几年来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流治理方面的努力实践,全县广大群众投身到改变村寨面貌、建设新农村的热情高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变。

  施秉县资源富集,农业产业发展独具特色,全县国土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5万亩,非耕地可开发利用面积30余万亩。近年来,施秉县紧紧围绕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和“5个100工程”建设,立足山地特色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211”(20万亩中药材产业、10万亩精品水果产业、年养殖1000万羽绿壳蛋鸡和生态鸡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工程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开发山地资源,确立了“三种一养”(种烟、种药、精品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山地高效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中药材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常年种植以太子参为主导的中药材达10万亩左右,“施秉太子参”“施秉何首乌”“施秉头花蓼”已通过国家GAP认证,是全国唯一有三个中药材品种通过GAP认证的县。同时“施秉太子参”“施秉头花蓼”已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施秉太子参科研技术获得了贵州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十大成就奖。太子参常年种植达8万亩以上,其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牛大场中药材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是全省重点打造的11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

  烤烟生产实现转型升级。施秉是黔东南州烤烟生产主产县之一,为促进烤烟产业向现代烟草农业方向发展,施秉县按照“优化烟区结构、优化烟农结构、优化生产结构”的原则,推进烟叶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大力开展烤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适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烤烟生产效益和水平。

  精品水果产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利用县内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按照农旅融合、互动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和以赏花、品果为主题的旅游观光第三产业发展。

  特色养殖业多元化发展。按照“突出发展牛羊、稳步发展生猪、因地制宜发展家禽”的思路,大力开展白洗黑毛猪、生态羊、生态鸡、绿壳蛋鸡等地理标志和无公害特色品种养殖。

  下一步,施秉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讲话精神,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根本要求,以建设实施“大健康”为战略,以“两高”为依托,进一步突出“两大产业”、着力推动“四化同步”、奋力打造“绿色发展”,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核心,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动施秉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崛起,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美丽施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