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绣通过电商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通讯员龙元彬摄(贵景网发)
吴国友(右)正在教村民安装使用农村淘宝手机APP。通讯员张伟华摄
万山区抱溪村群众在农村淘宝服务站网购。本报记者杨聪摄
核心提示
2014年起,铜仁市开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两年来,该市始终把农村电商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三农”领域作为发展电子商务的主战场,抓住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计划等机遇,不断实施电商进村工程,推动农村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两年来,农村电商为铜仁市广大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日前,本报记者深入铜仁乡村,访电商服务站,问村淘“掌柜”,进村了解电商助推产业发展,入户感受农村消费市场变化,见证和思考农村电商对农村、农业、农民方面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
阅读点
“农村淘宝服务农民,农村电商创富农村;农村淘宝啥都有,购物就在家门口;农村电商,无限风光。”这些是铜仁的老百姓自己总结出来的顺口溜。
近年来,铜仁市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目前已在600余个村建起农村淘宝服务站,此外还有邮政系统的村邮乐购、供销系统的“贵农网”电商服务站等,农村电商风起云涌。
遍地开花的电商服务站,激活了农村市场,在家门口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商品,节约了购买成本,让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促进了群众思想观念转变。
此外,通过农村电商的带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促进了网络覆盖到村、延伸到组、进入家庭,完善了电商信息化支撑体系,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等。这些都对改善农村环境、推动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电商故事
抱溪村:山里人爱上网购
4月16日,从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出发,车行山谷间,道路崎岖陡峭,约1小时到达下溪乡抱溪村。明朗的阳光照映着宁静的山村,青山苍翠,水声清越,农人抢抓时令,忙着耕田犁地。
“序送,我在网上买的微耕机到了没?”60多岁的村民杨国昌路过村里农村淘宝服务站时,向里面吆喝了一声。
“到了,就是门口放着的那台。”村淘掌柜杨序送忙应答道。
记者看到,淘宝服务站前面,有一台小型的微耕机。杨序送说,这样的微耕机今年他为村民在网上代购了七八台。
“在网上买比在实体店买便宜一两百元,而且还省去了跑实体店的时间和运输成本。”杨国昌说。
抱溪村距万山镇20多公里,到下溪乡集镇也有近20公里。村里1800多人口,散居于山岭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在未做淘宝之前,我经常从网上购买种植养殖方面所需要的农药、化肥等,每次都要到山外去取货,极不方便。”杨序送是村里的产业带头人,发展有80亩高山葡萄产业,同时还养殖了200多只竹鼠和5000多只豚狸。
当在网上看到农村淘宝招募合伙人的消息后,杨序送立即报了名,在村里开起了农村淘宝服务站。“一方面是想解决买难问题,另一方面是想通过电商平台,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
对于村里大多数村民来说,网购是一件稀罕事。去年12月,抱溪村农村淘宝服务站开业运营,有群众就质疑道:“网上的东西,看得见摸不着,谁知道是不是骗人的?”
经过杨序送大力宣传和引导,有的村民尝试购买,价格上的实惠以及购买途径的便捷,让村民慢慢接受。
“洗衣粉、抽纸,小孩用的尿不湿,什么我都在网上买。”村民杨明英正抱着小孩在网上选购商品,她说自己在家带小孩,出去购物不方便,所以家里所需的东西一般都在村淘店里购买。
如今在抱溪村,村民越来越信任网购。小到生活用品,大到化肥种子、冰箱电视、农用机械,他们几乎都选择从网上购买。“开业以来,服务站的成交额逐月倍增。”杨序送说。
“网上可买东西,可交话费,让村民感受到了新科技的力量,开了眼界,转变了思想观念,越来越相信科学。”杨序送说,经常有群众来向他咨询如何开网店,买东西。
“现在网店已经开起来了,下一步重点就是把村里的葡萄和特色种植养殖产品放到网上销售,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杨序送说。
群众说电商
万山区抱溪村村民孟继成:
孟继成今年62岁,是一位朴实的村民,记者采访时他正在庄稼地里忙碌着。他告诉记者,农村淘宝进村后,他慢慢习惯在网上购物,前几天还在农村淘服务站购买了一台微耕机,此外种子、肥料、农药等也都在网上购买。
他说,在网上购物最主要是方便、实惠,如果去集镇,坐车花钱不说,来回还要花费半天时间。淘宝购物送货上门,在家门口就可以取货,十分方便。同时,通过这样的购物途径,让他们感受到高科技的力量,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阅读点
电商进村,不仅让农村群众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解决了农村“买卖”难题,同时还带动了一批群众就业创业,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铜仁市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契机,大力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各地建电商产业园、电商孵化园等,并开设各种电商培训班,鼓励和引导群众就业和创业。
同时,该市通过对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免费提供电脑和显示屏、免费统一装修、提供上网补贴等方式,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此外还对电商企业实行免费注册、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免费提供货源及产品信息、免费电商人才培训班“四免”政策,扶持了一批网商迅速成长壮大。
该市的目标是,到2017年底实现全市贫困村电商扶贫驿站全覆盖,利用互联网培训150期,培训人数实现5000人,并扶持鼓励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人员开网店人数不少于1000人。
电商故事
吴国友:淘宝里耕耘新希望
4月15日下午,碧江区和平乡农村淘宝服务站里挤满拿包裹、买东西的人,吴国友正在耐心地推荐大家下载农村淘宝手机APP。
“只要在手机上安装了这个APP,你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下单,我会帮你们代付款,等货到了来拿包裹就行,很方便。”吴国友一边忙活一边介绍。
吴国友告诉记者,他的农村淘宝服务站里总共3台电脑,遇到“双十一”之类的促销活动,前来网购的人群都要排队等待,电脑完全不够用。“现在推广这个APP后,群众购物就不用来店里了,方便他们的同时也减轻了我的工作量。”
吴国友的村淘店去年3月29日开业,到目前成交额上百万元。吴国友晒出了他的成绩单:开业当月他从农村淘宝仅拿到100多元的佣金,第二个月增加到800元,而到6月份已超过5000元,加上奖励一共收入了7200多元。
“平均每个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吴国友告诉记者,在成为村淘掌柜之前,他一家5口人守着一个小小的手机专卖店,每月收入仅1000元左右,家庭经济压力非常大。
吴国友今年34岁,初中毕业后在集镇上租了门面卖手机,生意平淡。“不懂技术,又没有创业项目,夫妻二人只能老老实实守着一个店过日子。”他说。
去年3月,有几个人来到吴国友的手机店里,问他知不知道“农村淘宝”,愿不愿意做一家农村淘宝村级服务店。吴国友虽然也上网,但却不知道淘宝是什么,有什么用,能不能做。
来询问吴国友的这几个人,是碧江区商务局的工作人员。当他们亮出身份,并详细介绍了农村淘宝的情况后,吴国友动了心,当即表示愿意尝试,并承诺“用心去做”。
吴国友在经历了几次培训后,逐渐认识到农村淘宝的潜力,他开始大力宣传,还自己掏腰包购买文具到周边学校开展爱心捐赠,以推广农村淘宝。
“农村淘宝对村民来说是个新鲜事物,起初很多人质疑,不接受。”吴国友把这份工作当成一份服务,不仅为村民代购、代收货物,同时还成了配送员,为较为偏远的群众送货上门。
此外,他还经常到学校、村寨去开展一些活动,借机宣传。村民观念逐步转变,前来购物的群众逐渐增多,出现排队购物的情况
从卖手机转型做电商,吴国友不仅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还成了乡里的名人。“现在走到一个地方,没有人不认识我,都知道我是做农村淘宝的。”吴国友颇为自豪。
“能为大家做点事情,这让我很满足,心里很踏实。”吴国友说,他还计划尽快把网店开起来,把村民种植的农特产品通过淘宝平台卖出去,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群众说电商
碧江区和平乡村淘掌柜吴国友:
在做农村淘宝之前,老老实实守着一个手机店,每个月仅有1000多元收入,一家人生活都困难。虽然也想过发展其他产业,但是苦于没有技术、没有项目,也缺乏资金,始终找不到方向和目标。
如今在政府帮助下,做起了农村淘宝,解决了就业问题,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同时还能够为身边的村民提供便利,让他们得到一些实惠,解决农村买卖难题,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是一份值得我去拼搏的事业。
阅读点
铜仁市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不仅实现了网货下乡,更关键的是让农产品进城。通过网络平台,把农村的土特产卖到全国,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对此,铜仁市积极拓展销售市场,通过“淘店+微商+O2O”模式,实现了德江天麻、梵净山紫袍玉、梵净山茶、梵净蘑菇、石阡苔茶、松桃苗绣等特色产品上行销售的持续上涨,让电子商务致富农民、带动产业。
该市以市级示范基地为龙头,配套推进县级示范园区和乡村综合服务站建设,初步形成了市级示范基地(运营中心)、区县示范园区、乡村综合服务站点联动发展的格局。
目前,全市培育引进电商企业680家,建成网店1218家,扶持贫困户开设网店372家。仅2015年,全市实现300多个产品上行销售,交易120万单,销售收入3.6亿元。
铜仁市计划到2017年,在每个村开设农村淘宝店。目前,该市正在进一步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建设,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在网上售卖农产品。
电商故事
梵净山茶:搭网络快车香飘全国
苗王坡,九十九道拐。
这座横亘在黔东北的大山,是铜仁市东西部的分水岭。这里山高雾浓,土壤、气温均适宜种茶。
湄坨村就在苗王坡顶上。登高远望,四周翠绿的茶园连绵起伏。清风拂面,绿茶飘香,山歌入耳。正忙着采摘春茶的茶农们,脸上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以前,茶叶就地销售,卖不起价。现在搭乘网络快车销往全国。”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湄坨村支部副书记李文志告诉记者。
李文志的另一重身份是湄坨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近年来,他通过电商渠道把合作社生产的茶叶卖出去,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梵净山西麓的苗王坡,原是铜仁市通往印江、思南、德江等县和遵义方向必经之地。
随着2013年底杭瑞高速的开通,几条贯穿苗王坡的长隧道带走了滚滚车流,翻越山顶的车辆锐减。湄坨村从交通要道,一下子沦为偏远之地。
交通不畅,湄坨茶如何出山?
李文志有茶园160亩,合作社社员有20多户,茶园面积1400多亩。对于以茶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村民来说,有了茶叶销路,才有致富小康路。
此时,农村电商开始进入印江。2013年,印江率先在淘宝网开通“特色中国·印江馆”。
在相关部门支持下,2015年4月,李文志在1688网络平台开设“印江自治县湄坨茶叶专业合作社”网店,专销湄坨茶叶。
“一年来实现茶叶销售额70多万元。销往全国各地,西藏、新疆都有。”李文志说,“最近一个月销售额10万多元。”
近来,湄坨茶叶专业合作社一直为网络订单而忙碌。“山东一家企业老板去年喝了湄坨茶,订购了200多斤发给职工。今年又订购了600斤。”李文志介绍。
4月13日,湄坨茶叶合作社电商负责人谭文通过后台查询显示,最近30天,湄坨村1688网店网上销售额3.856万元,浏览次数8700多人次,访客3000多人次。
“目前,翠芽每斤700元至1000元,毛峰400元左右。”李文志介绍,春茶一直比较紧俏,以前担心夏茶销不出去,现在不愁了。提高了夏茶的下树率,每亩能增收七八百元,茶农人均增收1000元。
今年,李文志还通过电商订单发展高山冷凉蔬菜400亩。
今年3月,我省“大数据成果展”在北京举行,身为印江“一乡一特”O2O体验区缠溪镇体验店负责人李文志,代表全省优秀农村电商参加了此次活动。
如今,通过网络卖茶在印江已成为常态。据介绍,近年来印江大力发展茶产业,探索出茶业扶贫“三依托”模式,即依托大企业、合作社、互联网,打破茶叶销售瓶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梵净山茶搭上电商快车出山。2015年,印江茶产业带动当地3260户茶农脱贫。
群众说电商
印江湄坨茶合作社电商负责人谭文:
200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温州做电商工作,专门从事定制产品出口。2014年底返回家乡,帮助村里的合作社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家乡的茶叶品质很好,很受欢迎,但长期以来市场受限,没有好的平台推广出去。
农村电商平台,打通了梵净山茶等农产品的出山路,也开辟了农民的增收致富路。不只是茶叶,村里的农产品平台也已建成,计划下周在1688网站上线,主要销售苕粉、牛肉干、绿壳鸡蛋等本地农产品。下步,还要入驻京东平台。借助电商,进一步做大市场,做响品牌,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