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参观。 本报记者 王弘扬 摄
本报讯 刚刚过去的一周,881名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的中外嘉宾走进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通过中英文对照展板、“云上贵州”展示大屏、数联铭品等本土大数据企业,直观感受贵阳奋力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发展历程。
位于高新区大数据广场的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被称为贵州、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微缩景观”。中心副主任王柱说,自2014年7建成以来,每周都更新解说文案,布展内容更是完善提升近120次。
开馆之初,由于贵州、贵阳大数据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心演示案例大多来自国外。“比如,沃尔玛超市把尿布和啤酒摆在一起销售的数据挖掘案例,就是必讲内容之一。”解说员王晓鸣说,正是通过一个个外地的案例,参观者开始逐渐认识大数据。
随着贵州、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中心布展内容更新速度也同步加快。2015年3月,中心二期提升工作启动,王晓鸣必须尽快吃透不断更新的解说内容,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尿布和啤酒的故事不讲了,取而代之的是“数据铁笼”本土案列;(下转2版)
(上接1版)展示国外先进技术的展板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块数据”、全城免费WiFi等贵州、贵阳的探索与实践……
“改造完成后不久,我们接待了一位尊贵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当时负责现场解说的王晓鸣回忆说,参观完中心后,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听懂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如今,这句话已成为对贵州、贵阳大数据产业的最大肯定和鼓励。
2015年12月14日,省委常委会议提出把贵阳打造成为创新型中心城市,这一要求成为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中心布展内容再一次进行补充完善,大数据治税、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痛客计划等全新内容开始出现在展示区和解说词中。“通过中心的展示内容,更多嘉宾看到了贵阳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努力和成效。”王晓鸣说。
“截至2015年底,贵州省、贵阳市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分别突破2000亿元和900亿元,标志着贵州、贵阳大数据产业正逐步实现从‘零’到‘一’的蜕变。”王柱说,随着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中心参观者的构成也在发生变化。如今,“南腔北调”的参观者多了,“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多了。“截至目前,已有近65000名海内外客人到中心参观,感受贵阳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推动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理念到实践、从规划到现实的跨越之变。”
(本报记者 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