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艾立燎:贫困村里走出来的“菌”书记

   2020-07-31 科技日报
39
核心提示:  “把最能打硬仗的精锐力量派到一线,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战场高高飘扬!”7月1日,在贵州省脱贫攻坚“七

  “把最能打硬仗的精锐力量派到一线,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战场高高飘扬!”7月1日,在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的声音掷地有声。在这次表彰大会上,贵州省科技厅三级主任科员、剑河县岑松镇南岑村第一书记艾立燎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

  两年来,艾立燎奋战在贵州脱贫攻坚第一线,兴产业、察民情、解民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也亮出了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底色。他身上映衬的,是千千万万个躬耕于贵州大地的基层干部的身影。

  90后主动请缨赴一线

  时间回溯到2018年,在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尚有280万农民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贵州人类发展指数仅超过纳米比亚。

  要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非常之时必用寻常之举。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一批“精锐部队”被派到了一线。

  艾立燎坐不住了。这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90后,敲开了副厅长安守海办公室的大门。“我从农村来,想回到农村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机关当然比去农村舒服,但艾立燎的主动请缨,并非一时冲动。他的选择,总是和一般的同龄人不大一样。当初,从暨南大学硕士毕业后,他就放弃了在广州的高薪工作,考回了贵州。

  2018年3月,艾立燎被派驻剑河县岑松镇南岑村担任第一书记。这是贵州省科技厅的结对帮扶村,多年来,帮扶的接力没有中断,南岑村早已今非昔比,但依然没有彻底摆脱贫困。

  初到南岑村,没有地方住,艾立燎只能寄宿在村民家。由于住在路边,每每有大卡车经过,尘土飞扬,整个房子都在颤抖,一到晚上尤其难以入眠。

  条件之恶劣,还是多少有点超出艾立燎的意料。苗语听不懂,吃饭不习惯,偏偏身上长起了荨麻疹,奇痒无比。一到医院检查,原来是粉尘和花粉过敏所致。可吃了药,病情依然反反复复。

  如果说,身体上遭点罪还能忍受,可村民的误解,却让艾立燎觉得委屈。有一天,一个村民喝醉了酒,竟然跑到艾立燎面前耍酒疯,他斥责艾立燎带着目的而来,是来镀金的。

  艾立燎到底是不是来镀金的,村民们可睁着眼睛观望呢。艾立燎说,最难受的时候,他甚至想到了打退堂鼓。

  “我们村”成了他的口头禅

  初来乍到,爱干净的艾立燎总把皮鞋擦得光亮。慢慢地,他就发现,进村入户,根本就不适合穿皮鞋。遇到疯狗和毒蛇,还是穿运动鞋跑得快。

  用了3个月时间,艾立燎跑遍了全村6个自然寨,遍访98户贫困户。劝返辍学生、协调住院报销、帮助下肥抬水泥……哪里有需要,艾立燎就往哪里扑。原本白白净净的“艾书记”,也变得皮肤黝黑,常常脚上沾满着泥土,村民们开始亲切地叫他“小艾”。

  一年一度的高考过后,有些小孩考上大学的贫困户,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艾立燎找爱心企业“化缘”,发起成立了南岑村教育帮扶基金。通过爱心帮扶,免去了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不过,农村工作远比爱心帮扶要复杂得多,既要吃透政策,更要耐心沟通。在动员村民参加易地扶贫搬迁的时候,艾立燎就发现,有些村民对政策有误解,也有些村民是因为眷念故土,刚开始,没人愿意搬。村民肖仕勇好不容易被艾立燎说动,原本领了搬迁房的钥匙,后来又悄悄退了回去。在喝过几次酒之后,艾立燎才彻底打开了肖仕勇的心结,让他痛痛快快把家搬了。

  也有道理讲不通的时候。村里一些老旧房屋,由于年久失修,早已“风雨飘摇”。不拆除,有安全隐患,也影响村容村貌。但要拆除,阻力不小。

  艾立燎清楚地记得,一处旧房刚开拆没多久,有村民带着人冲到现场,大声叫骂,气势汹汹。见劝说无效,艾立燎请来德高望重的寨老,这才解决了问题。

  对于艾立燎给村里带来的可喜变化,村支书肖世宏掰着指头算了起来:牵头成立了村集体公司、促成建设“星创天地”电商小木屋、争取贯通全村产业路、帮助兴建了芦笙堂……

  南岑村文书刘跃泽说,小艾为村里做了很多事,大家都看在眼里,都很感谢他。

  如今的艾立燎,仍坚持每月在南岑村工作20天以上,与民同吃与民同住。骨子里,他已经完全融入了南岑村,“我们村”成了他的口头禅,一提起来眉飞色舞。

  从“俊书记”到“菌书记”

  在艾立燎到来之前,南岑村的产业发展一直是空白。坐落在半山腰的南岑村,山高林深,植被茂密,时不时可以看到野生的羊肚菌,而且长势不错。“如果发动村民种植羊肚菌,会不会也是一条出路?”脱贫攻坚,产业是关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艾立燎从贵州省农科院争取到了半亩的羊肚菌菌种,搞起了试验。

  艾立燎坦言,第一次种植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羊肚菌进入成熟期后,由于没有及时采摘,很多都烂在土里了。但正是这次试验种植,让他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前景。羊肚菌平均近百元一斤的市场价格,显然比玉米等低效作物要划算得多。

  艾立燎多次邀约省州专家进村“把脉问诊”,更加坚定了珍稀食用菌产业的选择。

  2019年秋收结束后,艾立燎争取到了贵州省科技厅一个农业成果转化项目,便立马从村民手中流转来了10亩的闲田,通过村集体公司,带动起全村45户贫困户参与其中。开展合作的农业公司,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承若保底回收羊肚菌。

  种下了羊肚菌,也就等于种下了脱贫的希望。那阵子,艾立燎三天两头往地里跑。短短3个月,从种植到丰收,贫困户的笑脸就是对艾立燎最好的回报。产自南岑村的羊肚菌,被卖到了省城贵阳。村集体公司第一次有了10来万元的产业收入。

  尝到了甜头,艾立燎又争取到贵州省科技厅和省属国企的资金支持,打起了林下经济的主意。15亩红托竹荪和6万棒黑木耳,不仅让贫困户的腰包鼓了起来,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今年,村集体的食用菌销售收入,预计将突破80万元。这在南岑村,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

  悄然间,昔日那个白白净净的“俊书记”,摇身一变,成了黝黑干练的“菌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南岑村无中生有,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

  两年来,在艾立燎等驻村干部的倾力帮扶下,南岑村脱贫49户19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8.2%,降至1.9%,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南岑村只是一个缩影,贵州人正在发起最后的总攻,只为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更多>同类资讯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