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创新调查报告,贵州区域创新能力从2015年的第22位提升到2019年的第16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从全国第30位提升到第28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1.55件提高到2019年3.12件……
“贵州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45.42%提高到2019年50.38%。”11月9日,贵州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秦水介做客由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和当代先锋网、天眼新闻联合打造的“在线访谈”时介绍,“十三五”期间,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区域科技创新战略成效明显,《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涉及科技创新主要指标4项,“科技进步贡献率”“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项已提前完成,“全省人才资源总量”预计可完成。
贵州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秦水介做客“在线访谈”
“十三五”以来,贵州省科技厅支持涉农项目2152个、经费10.6亿元。“我们选择从种业创新、分布式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天然产物提取四方面瓶颈问题重点攻关,制定科技支撑脱贫攻坚的十条措施。”秦水介说,贵州试点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与科技特派员项目“两项结合”、股份合作社与专业合作社“两社联动”、合作制与股份制“两制双返”,推动农业技术转移,建立向知识价值和劳动价值倾斜的分配机制,激发农民群众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通过联合发布技术榜单等方式与各职能单位协同联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融合发展。”秦水介举例说,省科技厅与省能源局联合发布“贵州省‘关键4%’煤矿机械化开采”技术榜单,评审出可提高1.3%机械化率的技术方案并给予科技重大专项支持。“该项工作受到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关注,将贵州作为采煤机器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三个应用场景之一。”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支持科技人员围绕大数据理论和应用开展基础研究53项、资助经费556万元;立项实施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6个大数据相关的重大专项。“以大数据为引领,支持发展“智能+”等变革性技术推动产业革命,实施无人工厂、无人驾驶、无人矿井等科技地标项目,有力支撑产业的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秦水介坦言,通过科技攻关改善贵州生态,全省环境污染治理指数达92.96%,空气优良率达98%。
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中国天眼”落成启用,遵义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即将获国务院批准;贵州开放创新平台即将扩容为“1+9”,其中国家级高新区3家;省级高新区实现市州全覆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市州全覆盖……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15年2820.8亿元增加到2019年4639.8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6%。“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从2015年的382家增加到2019年的1644家,数量翻了两番,呈爆发性增长态势。”
毕节高新区工业园区。贵州省科技厅供图
秦水介接着介绍了贵州“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15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进入全国前25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基本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融合、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支撑有力、布局合理、开放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培育关键技术、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推动以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采掘、智慧交通等领域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特色科技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科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果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