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创新如泉涌 经济社会遍地花——施秉县“十三五”期间科技工作概览

   2021-01-21 天眼新闻
35
核心提示:  人类文明的日新月异,生产生活的进步更迭,都来自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

  人类文明的日新月异,生产生活的进步更迭,都来自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毋庸置疑。施秉县科技服务中心早在“十三五”开局之前,就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科技部门的统筹部署,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了科技工作“十三五”规划,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全县科技工作。

  纵观“十三五”,施秉县科技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着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施秉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投入稳定增长 创新基础保障坚实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十三五”期间,为了给县域内各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经济环境,施秉县科技服务中心在落实好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财政项目资金落户施秉,进一步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并强力带动社会科技投入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县财政科技投入达8138万元,全社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达4985.6万元。据贵州省科技厅统计数据显示,至“十三五”末期,施秉县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了73.43%。



  科技项目落地生根 产业发展枝繁叶茂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科技创新的意义远远不只是理论性的思变,而在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十三五”期间,施秉县科技服务中心大力组织企业及单位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经过多方努力,黔东南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施秉中药材核心区、舞水云台国家级星创天地项目、宽叶缬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贵州施秉精品水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一批科技示范项目落地施秉县。

  科技项目的落地,不仅带动产业快速发展,更推进了施秉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县数十家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拔节。这些企业在太子参、白及、黄精、缬草等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进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达10000亩以上,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以上。同时,以科技项目为平台,施秉县积极联合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凯里学院、三泓药业、茂源公司等10余家高校及科研企事业单位组建了施秉太子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该县太子参产业科技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获国家科技部立项的施秉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等中药材产业化科技惠民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建成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3098.9亩,带动周边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15.71万亩,企业、农户实现新增产值6.226亿元,药农人均增收5568.92元。2019年7月,该项目获国家科技部委托专家团队验收通过。同年12月,第二轮省、州、县三方科技合作项目通过贵州省科技厅验收,获得重点科技成果19项,取得了良好的科技成效。



  除了中药材产业外,施秉县精品水果产业也在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快速发展。为了抓好精品水果的科技产业升级工作,该县着力加强精品水果园区建设发展,建成施秉县精品水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面积7000亩,积极引进黄桃、贵妃李、彩色梨、黄金梨4项种植技术科技成果,制定了“葡萄(猕猴桃)钢混泥柱平顶棚架搭建技术规程”等省级地方标准。




  产研联结融合发展 科技成效硕果盈枝

  “十三五”期间,施秉县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农技推广、农技协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建立科技创新联盟,攻克了一批生产性应用难题,将农业园区打造成农业科技创新集成的“孵化区”,完成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00余项。在新品种的选育中,施秉县加强“黔太子参1号”和“施太1号”太子参新品种培育,选育出一批综合性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成功培育新品种2个,推广新品种覆盖率达70%。



  在日常工作中,县科技服务中心经常带领专家深入科技型企业,指导企业加大产业产品研发力度,走科技创新之路。通过努力,共完成科技型企业备案177家,成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另有16家科技型企业成功申报省级科技成长梯队企业。平台建设的日趋完善,促使施秉县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格局基本形成。

  科技计划强力带动 民族工艺蓬勃发展

  科技项目为施秉县民族工艺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为脱贫攻坚贡献了科技力量。“十三五”期间,施秉县培育民族工艺品加工企业4家、民族工艺品加工展示平台2家、省级知识产优势企业2家,为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山区精准扶贫与“减贫摘帽”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以舞水云台和榜香郁两家苗族刺绣企业为龙头,施秉县科技部门组织他们申报国家火炬黔东南州苗侗民族工艺品特色产业基地项目,获国家科技部立项,形成了县域技术研发和公共信息服务等平台,打造出颇具影响力的民族文化产业基地,带动上千群众稳定就业,实现产业扶贫,就业脱贫。




  科技咨询广泛开展 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施秉县科技服务中心紧密联系省、州各级科技人才,经常深入贫困村、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咨询及指导服务。“十三五”期间,“三区”科技人才团队深入受援地开展走访调研800多人次,现场指导700多人次,农村技术培训60次以上,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同时,县级科技特派员和州级科技示范户自主创业发展产业,组织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为当地部分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李克强总理的这句话语重心长,更对科技工作充满了期望。如今,“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更美好的明天在等待着我们去描绘。施秉县科技服务中心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聚精会神,全力以赴,为施秉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