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次发展跨越。
五年来,贵阳高新区直管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68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自2017年起年增速始终保持20%以上,占了贵阳市比重的5.3%。全区企业整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年来,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完成557亿元;工业投资预计累计完成276亿元;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预计累计完成365亿元……
回望“十三五”,这串亮丽的数字,无不展示着这五年来高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五年来,高新区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战略部署,全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等六大新产业,构建“4+5+N”实体经济体系,全力以赴做强实体经济。
培大育强工业经济壮腰杆
在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自主研发的生产线上割膜、叠膜、卷膜、包装、检测……一系列程序都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工人们各司其职做着手上的工作,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时代沃顿是一家外贸企业,主要从事反渗透和纳滤膜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服务,凭借膜片制造核心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推出高性能反渗透、纳滤和超滤等12个系列膜产品,其质量和技术水平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2020年,时代沃顿实现产值7.6亿元。
于2001年入驻高新区的时代沃顿,用了近20年时间成长为全球知名的卷式膜分离制造商,这背后不仅有企业不断提升创新生产技术和工艺,更有高新区的扶持和引导。
“十三五”期间,贵阳高新区坚持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为中心,把“强实体”发展三年攻坚战与工业倍增计划结合起来,着力构筑以中高端制造、中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的“4+5+N”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了时代沃顿等一大批先进装备制造业。
如今,时代沃顿已拥有9个系列50多个规格品种的复合反渗透膜和纳滤膜产品,全系列反渗透膜产品皆采用最先进的低污染技术,反渗透膜产品已通过美国NSF认证和WQA金印认证,远销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土耳其、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巴西、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并在全球各地拥有自己的代理经销商和固定客户群。
创新驱动铸就发展新动力
“现在我们的产品已成为中国航发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美国通用公司(GE)、美国普惠公司(P&W)、英国罗罗公司(RR)、德国MTU航空发动机公司、法国赛峰公司(Safran)、法国斯莱克玛公司等知名企业的主要供应商,成为世界一流航空零部件供应商。”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刘朝辉说。
作为一家地处西南地区的民营企业,航宇科技为何能在世界级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国内外知名企业看中的,正是我们生产的航空发动机锻件的性能及产品质量一致性、稳定性及可追溯性。”航宇科技副总经理刘朝辉一句话解开了谜底。
2017年,航宇科技依托“大数据+智能制造”,新建一条民用航空发动机用机匣环件精密制造生产线,并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建设航空数字化智慧工厂。“在国内,航宇科技率先实现航空产品锻造过程智能化、数字化全过程控制技术。”刘朝辉说,也就是说,从生产、质量检查、理化测试均是数字化控制,并有后台自动采集数据。
在航宇科技的炉温控制室,挂在墙上的显示屏,实时显示着车间各种加热炉的温度;生产车间里,各种生产锻件的标号、当前状态等信息也在显示屏上一览无余。“以前生产炉温不可控,也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并提前预警,如果加热炉出现故障,很容易造成锻件报废、浪费原材料等问题。如今,工人可随时查看生产数据,并根据数据来调整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刘朝辉说:“科技改造后,航宇科技关键设备的数控化率达到98%,生产效率提升55%以上,材料利用率提高了30%,产品质量合格率从88%提高到99%。”刘朝辉说。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高新区积极推进全省“万企融合”大行动及全市“千企改造”“千企融合”大行动,实施省级大数据融合标杆项目13项、融合示范项目110项,带动191家企业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优化环境打造投资新洼地
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三期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大自然二期项目建设如期进行;雅光电子新厂房已正式投产……“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共计100余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一个个项目建成投产,这背后是高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时代沃顿科三期建设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当初落地时,修建完现有厂房后还有部分未用场地,但是未用场地中间规划有一条市政道路,这使我们不便于规划厂区三期建设项目。”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高新区动力园办项目专员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区规建局和国土分局,经过各方努力,最终取消原规划道路。目前,三期项目已顺利开工,总投资2.8亿元,占地面积约100亩。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十三五”期间,高新区推进达沃斯、加来众科、中航发黎阳、雅光电子、航宇科技、顺络迅达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中航发黎阳、汉方制药、达沃斯(一期、二期)、高科一号、标准厂房(一期、二期)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我们每周都会走访企业,现场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的会详细记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解决。”高新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根据年初计划的时间节点、目标进度和工作任务,建立县级以上领导联系服务包保制度,通过调研服务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情况,定期举行项目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难题,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工作协同、综合施策,推动有效投资扩大、项目落地满产、营商环境优化,为重大项目落地满产提供强有力支撑。
尤其是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新区化“危”为“机”,报销员工返岗交通费,开启“包保制”“云招聘”,“手把手”指导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推动企业“跨界”生产,迅速出台《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加快发展的十五条政策措施》,对规上企业、中小型企业在产量、人工的增加方面给予奖励,在防疫物资上给予保障,在融资上给予帮扶,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发展上——这一年,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均逆势增长,圆满收官。
聚焦“高”和“新”,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了高新区的产业环境和营商环境,如今,戴尔、戴尔、比亚迪、赛峰、浪潮等500强企业纷纷聚集高新区,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