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创新、生态之火“点亮”贵阳新农村-贵阳市大力推进“四改一气” 八十万农民告别烧柴

   2008-01-15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36
核心提示:  贵阳市2007年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项目之一--“新建沼气池3.6万口,配套改厕、改圈、改灶3.6万套,
  贵阳市2007年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项目之一--“新建沼气池3.6万口,配套改厕、改圈、改灶3.6万套,村寨串户路改造500公里”,已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
  贵阳市的“四改一气”工程已让20万农户、80万农民告别烧柴的日子,并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了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初步构建起农村微型循环经济网,成为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投入资金6亿元贵阳力推“四改一气”
  柴、煤是贵阳农村传统的取暖、煮饭的主要原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环保、卫生意识不断提高,寻找到一种经济、实惠、方便的能源,成为贵阳农村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近年来,贵阳市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即“四改一气”)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力争让能建、愿建沼气池的农户全部用上沼气池。
  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贵阳市采取项目补助实物制、项目公众监督制、项目后续管理制、施工人员许可准入制、资金管理监督制、物资采购招标制、档案和信息管理电子化等管理方式,完善管理体系。
  该项目资金来自省、市、县级财政投入以及社会帮扶、银行贷款、农民自筹六个方面。截至目前,我市约有6亿元资金投向“四改一气”项目,其中财政资金达3.7亿元。 
  80万农民用上清洁能源
  从2000年起步建设,到大范围推开,到2007年步入“攻坚阶段”,全市的“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已经走过了八年的时间。
  “四改一气”项目的实施地主要在以烧柴、烧煤为主的农村地区、贵阳市生活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地区、畜牧业养殖小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生态经济示范村。
  在多方努力下,2007年,贵阳共投入1.4亿余元,建成沼气池36750口,并配套进行了改圈、改厕、改灶以及进户路改造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工。
  截至目前,贵阳市共建成195442口沼气池,村寨串户路改造1100公里,建成沼气后续服务网点408个,惠及农户20万户、80万人。
  “清洁火焰”点燃绿色希望
  沼气带来的“清洁火焰”在贵阳农村越来越普遍,促进了全市农民增收致富,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有效调整了农村用能结构,保护了森林植被,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口沼气正常运转(贵阳目前建设标准为10立方米),一天可以产生2立方米的沼气,其功用相当于4公斤煤炭,同时一年可以保护5亩林木。按此计算,8年逐步建成的19.54万口沼气池让贵阳农户节煤33万多吨,保护林木200余万亩。综合计算,一口沼气池的综合效益大约为800元,共为农户增收节支3.2亿余元。 
  同时,以“四改一气”项目建设为基础,贵阳市按照“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加大了以沼气储藏保鲜、沼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沼液养猪(牛、鱼)等沼气、沼液、沼渣的“三沼”综合利用力度,让广大农户实现了“家居明亮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小康经济具体化”的农村生态家园富民目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贵阳市科技局办公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