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7年贵州省科技厅先后与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签订马铃薯产业发展科技合作协议后,近日,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单位与省科技厅陆续签订合同,共投入科技经费1380万元,集全省相关资源于一体的马铃薯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专项正式启动。将以科技为支撑,把小土豆做成富民大产业。
贵州是我国马铃薯生产大省,全省常年种植面积在800万亩以上,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89万亩,居全国前列,已成为贵州水稻、玉米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贵州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全省脱毒马铃薯面积要达到1000万亩,马铃薯加工业总产值预期年均增长13%,到2010年,力争突破10亿元。近年来,在科技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支持下,在科研单位、高校及企业的努力下,贵州马铃薯生产与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马铃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马铃薯生产已成为带动贵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的产业之一。
将马铃薯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列为重大专项,重点攻关解决马铃薯产前种质资源保存及创新、产中马铃薯栽培及管理技术和产后加工中的关键技术,是促进贵州马铃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省科技厅在“十一五”初,就投入150万元部署育种攻关。2007年,贵州省科技厅通过反复调研论证后,分别与马铃薯主产区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以及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科技厅投入经费将达500万元,与当地政府资金配套建立“马铃薯产业科技联合专项资金”,共同推动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这次启动实施的马铃薯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专项,投入科技经费达730万元。
该专项由贵州省农科院主持,有贵州大学、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科技局等共同承担,将组织科技人员紧紧围绕贵州马铃薯产业发展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通过“产供销”一体化、“产学研”多单位联合攻关,研究建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利用平台;研究建立新品种选育、转基因抗病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治、两高一优栽培等技术体系;形成种薯脱毒、扩繁、销售、技术服务一体化的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建立专用马铃薯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增值流通体系;建立贵州独有的马铃薯鲜薯周年上市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形成生态区域+配套栽培技术+经济效益的配套模式;最终形成以“平台为基础、技术体系为支撑、技术培训为手段、产学研大联合为保障”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模式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