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7日至10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彭代平副主任率领的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刘文耀研究员、课题负责人马友鑫研究员、沈有信博士、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技合作处副处长施捍等组成的专家组先后到大方县、毕节市、赫章县、织金县等项目实施点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地区科技局局长王维伦及课题主持单位地区农科所、地区林科所、地区牧科所、地区科技情报所所、地区项目办相关人员参加调研。
在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湾子组,村民组长吴青莲向专家组介绍半夏、草乌等林药套种、生态畜牧业发展近况。专家组实地查看村民张贞荣种植金银花、花椒等治理石漠化效果。专家组对其把中药材种植与石漠化治理的探索给予肯定。在大方九龙天麻公司仿野生天麻基地,听取公司负责人介绍天麻GAP建设。专家组对天麻仿野生种植的用材选择提出建议。在毕节市朱昌镇地区林科所苗圃基地查看苗木的育种。在赫章县河镇乡舍虎村听取赫章县捷达有限公司负责人半夏GAP种植基地建设汇报。对半夏GAP种植基地建设表示认同,希望下一步能更好地将半夏种植与生态治理结合起来。在织金县专家组考察了石漠化治理。
6月10日,地区科技局局长、地区项目办主任王维伦主持召开院地专家座谈会,商讨下一步共同推进项目的具体措施。在研究各课题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重点时,各课题负责人在汇报前一阶段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围绕一系列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彼此交换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同时也了解到其它课题与本课题间的关系,大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院地双方认为在今后工作中要注重四个结合:技术支撑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生态恢复与农民增收增效相结合;试验研究与示范效果相结合;生物治理与土建工程相结合;处理好三个关系:要处理好国家队与地方队的关系。中科院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的工作由地方党政部门、科研人员来承担,院地双方共同协作完成;要处理好日常工作与本项目的关系。各项目实施单位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项目点,推进项目实施;要处理好各项目组学习新知识的关系。本项目涉及学科多,专业性强,项目参与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项目执行的需要。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地方科研水平得到提升,科技人才得到培养,农民科技水平提高,树立院地科技互利共赢的典范。
2007年地区科技局组织我区相关单位与中科院昆明分院完成“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可行性论证、课题申报等工作,经科技部课题评审及预算评审评估,已批准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组织实施。项目总经费4595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2045万元。项目分解为4个课题。分别是:毕节地区科技情报所主持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地区林科所主持的“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毕节地区农科所主持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植物类中药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地区牧科所主持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整治配套养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的实施将与石漠化治理工程结合,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构建毕节地区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及WebGIS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毕节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解析和驱动力分析及生态环境综合数据库建立;喀斯特山地的植被恢复潜力评估、适宜乡土化植物的开发、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优选与技术集成及示范、喀斯特山地水土保持生态与社区发展、生态治理评价体系及预警系统;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创新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畜禽粪便污染防控技术及产业化研究、优质肉猪、肉鸡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优质肉牛、肉羊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道地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试验及示范、道地药材仿野生种植技术、人工抚育技术及林药结合模式试验及示范。该项目的实施,将探索出一条我国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之有效的模式,为毕节试验区的生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还将极大促进毕节地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厅办)
在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湾子组,村民组长吴青莲向专家组介绍半夏、草乌等林药套种、生态畜牧业发展近况。专家组实地查看村民张贞荣种植金银花、花椒等治理石漠化效果。专家组对其把中药材种植与石漠化治理的探索给予肯定。在大方九龙天麻公司仿野生天麻基地,听取公司负责人介绍天麻GAP建设。专家组对天麻仿野生种植的用材选择提出建议。在毕节市朱昌镇地区林科所苗圃基地查看苗木的育种。在赫章县河镇乡舍虎村听取赫章县捷达有限公司负责人半夏GAP种植基地建设汇报。对半夏GAP种植基地建设表示认同,希望下一步能更好地将半夏种植与生态治理结合起来。在织金县专家组考察了石漠化治理。
6月10日,地区科技局局长、地区项目办主任王维伦主持召开院地专家座谈会,商讨下一步共同推进项目的具体措施。在研究各课题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重点时,各课题负责人在汇报前一阶段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围绕一系列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彼此交换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同时也了解到其它课题与本课题间的关系,大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院地双方认为在今后工作中要注重四个结合:技术支撑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生态恢复与农民增收增效相结合;试验研究与示范效果相结合;生物治理与土建工程相结合;处理好三个关系:要处理好国家队与地方队的关系。中科院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的工作由地方党政部门、科研人员来承担,院地双方共同协作完成;要处理好日常工作与本项目的关系。各项目实施单位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项目点,推进项目实施;要处理好各项目组学习新知识的关系。本项目涉及学科多,专业性强,项目参与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项目执行的需要。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地方科研水平得到提升,科技人才得到培养,农民科技水平提高,树立院地科技互利共赢的典范。
2007年地区科技局组织我区相关单位与中科院昆明分院完成“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可行性论证、课题申报等工作,经科技部课题评审及预算评审评估,已批准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组织实施。项目总经费4595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2045万元。项目分解为4个课题。分别是:毕节地区科技情报所主持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地区林科所主持的“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毕节地区农科所主持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植物类中药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地区牧科所主持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整治配套养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的实施将与石漠化治理工程结合,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构建毕节地区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及WebGIS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毕节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解析和驱动力分析及生态环境综合数据库建立;喀斯特山地的植被恢复潜力评估、适宜乡土化植物的开发、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优选与技术集成及示范、喀斯特山地水土保持生态与社区发展、生态治理评价体系及预警系统;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创新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畜禽粪便污染防控技术及产业化研究、优质肉猪、肉鸡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优质肉牛、肉羊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道地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试验及示范、道地药材仿野生种植技术、人工抚育技术及林药结合模式试验及示范。该项目的实施,将探索出一条我国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之有效的模式,为毕节试验区的生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还将极大促进毕节地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创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