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

   2008-12-12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40
核心提示:  “十一五”以来,按照《贵州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十一五”以来,按照《贵州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部署,省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紧密合作,采取“统筹规划、协同管理、重点突破、强调效益”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我省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整合省内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实施“322”工程(3项应用示范、2项支撑体系和2个平台建设工程);通过实施信息化示范工程,一批企业初步实现了“甩图纸”、“甩帐表”,提升了综合竞争力;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和服务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增强了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我省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
  在贵州省科技厅牵头,国防工办、经贸委、信产厅联合组建省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新吸纳贵阳市政府作为省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成员单位,联合推进我省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了重大事项统一决策、项目申报方向统一确定、项目立项统一审批、项目检查统一进行的联动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引导和指导我省制造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和工作效率。
  根据我省制造业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得到了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被批准在全省发文执行。完成了《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项目申报指南》、《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项目评审办法》、《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管理办法》、《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大纲》等的编制。
  二 、认真组织实施,效果明显
  按照《规划及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结合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贵州省数字制造和管理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省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认真组织我省制造业信息化各项工作。截止2008年8月,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已累计投入资金2470万元(其中,省科技厅投入资金1255万元),引导89家制造企业投入16894万元实施信息化工程,培育10家培训中心,建设1个CAD/CAE服务平台和1个贵州省制造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
  1.“322”工程成绩显著
  (1)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制药行业、轻工食品等行业为重点,组织实施3个示范工程。一是开展以“甩图纸”为特征的产品设计与生产制造信息集成的应用示范,加快推进产品数据管理与设计制造业务流程的集成,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开展以“甩帐表”为特征的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信息集成的应用示范,实现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经营管理业务的集成。重点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遴选进行示范。省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培育13家以CAD、PDM等为基础进行产品研发的“甩图纸”示范企业、12家以计算机系统对营销、生产、市场开发、供应、财务等进行管理的“甩帐表”示范企业、20家“甩图纸”、“甩帐表”应用企业、1家以实现制造和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甩图纸+甩帐表”示范企业,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二是实施异地协同制造系统示范工程。以提高企业内位于不同地域的各部门之间或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处理、信息交互和信息共享的能力为目标,培育3-4家实现异地协同设计、制造、管理、供销和服务的示范企业。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建设的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航空产品的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和贵阳普天万象物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物流配送系统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发”项目实施取得初步成效。其中,贵航集团已有25家企业建立了局域网,26个单位以终端方式接入了行业专网--金航网,实现了上联中航一集团,覆盖各企业的大型行业专网网络平台。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积极推行飞机产品数字样机技术和并行工程,先后完成高级教练机、无人机四个型号的几何数字样机的设计与应用,并在运动机构、气动、系统和结构仿真方面有所创新。三是依托大型企业集团,开展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的信息综合集成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开展了实施“数字企业”的研讨,规范了“数字企业”的定义,着力培育1-2家“数字化示范企业”的典型示范。贵州金江航空液压有限责任公司把二维CAD、三维CAD、CAE、PDM、ERP、DNC等单元技术及集成技术贯穿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中,初步构建了“数字企业”架构,使企业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研制成本降低20%,公司年新增产值和新增利润均达5%以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2)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培训服务体系,支撑制造业信息化发展。一是大力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围绕企业信息化技术需求,认真调研和分析我省制造业信息化实施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方向,通过产学研结合,组织开展信息系统体系架构、异构系统互联、4CP单元技术集成、信息安全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支撑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并进行推广应用,保证全省制造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贵州青鹏天目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电子文档安全管理软件》,实现了身份认证、权限管理、自动加解密、审计、访问控制一体化的电子文档保护功能,通过国家保密局、国家公安部、国家机要局的评测,使企业及其产品成为我省首家取得国家相关资质的企业和产品。二是结合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推广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服务、推广体系,已培育建设贵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贵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贵州省机电生产力促进中心等20家培训及服务机构,围绕先进制造、ERP、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智能化与制造业信息化等主题,开展面向全省制造业的信息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工作。迄今为止共举办各种培训班70多期,完成近18000人次的培训。服务功能得到了完善,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勤于服务企业、敢于支撑产业发展的专家队伍,加强企业信息化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培养一批制造业信息化专业应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3)加强CAE/CAD服务平台及制造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一是加快CAE/CAD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高等院校、企业及中介服务机构的技术资源,建设了CAE/CAD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及设计的服务工作,有效帮助企业提升新产品研发及设计能力和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制造资源共享平台。在对我省制造企业需求和资源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贵州省电子计算机中心已有的网络资源,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站技术等进行我省制造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统筹规划,相互配合协调,建设面向我省制造业管理、中小制造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网络经济的制造资源服务平台,通过向企业提供贵州省制造资源数据库、业务流程服务、企业在线和信息交互、软件下载、技术咨询、需求发布等功能,解决企业实施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推动以我省制造业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的发展。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举办高层论坛、召开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培训班、讲座以及办好《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简报》、制造业信息化网站以及电视等形式,宣传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意义、目标、工作内容和部署,传达上级精神,普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交流典型经验,在全省营造了制造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在省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组织召开了全国性制造业信息化会议4次,组织了中等规模以上宣传推广活动6次,邀请院士、国内资深专家和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专家到我省讲学,交流制造业信息化的经验,提高了我省制造企业对制造业信息化的认识,使“甩图纸”、“甩帐表”在企业层面得到推广应用。在全省范围征集包括4CP集成、流程控制及管理、信息安全、协同工作等的学术和应用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制造业信息化》出版了《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刊》两期,并编辑出版《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简报》3期。
  我省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我省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总体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化设计、制造、试验、管理主要还停留在单元技术应用上,企业信息系统分散建设、独立运行,“信息孤岛”问题较为严重,缺乏一体化集成、协同与优化;信息化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匮乏,现有信息化人才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与企业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企业信息化应用参差不齐,地方中小企业与军工企业相比,在应用上仍存在较大的技术落差,且全省大多数地方中小型企业还局限于单元技术的应用。
  下一步,省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将进一步完善机制,联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突出重点,作好重点示范,围绕我省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大投入,持续投入,抓好重点企业的信息化示范工作,重点支持以数字设计、数字生产、数字装备和数字管理为目标的重大制造业信息化项目实施;加强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形成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始创新的科技成果,为企业提供实用化、专业化、系列化的产品,推动全省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加快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支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加强实施指导和宣传;加强省级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结合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贵州省数字制造和管理应用示范》的开展,积极推动省级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技术成果和实施经验、管理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和实施水平。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