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示范

   2009-04-01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34
核心提示:  央视一套近期热播电视剧《绝地逢生》,讲述了贵州石漠化地区“盘江村”支部书记“蒙幺爸”带领村民依靠

  央视一套近期热播电视剧《绝地逢生》,讲述了贵州石漠化地区“盘江村”支部书记“蒙幺爸”带领村民依靠科学技术,将人类难以生存的不毛之地变成“伊甸园”的故事。该电视剧不仅反映了中国农民勤劳顽强的伟大精神,也反映了科技对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起的巨大支撑作用。而在现实生活中,自“九五”以来,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下,科学家与贵州当地政府和群众一道,谱写了一曲真实的“绝地逢生”之歌。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我国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东等8个省(区市),其中贵州最为严重,石漠化面积达331.6万公顷。由于土地石漠化,自70年代后期开始贵州省年均减少耕地近20万亩。一些地区居民因石漠化造成饮水困难,缺水地区达4、5月之久,许多地区丧失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石漠化还造成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发。
  科技部对石漠化治理相关科技研究高度重视,自“九五”以来即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设置了石漠化治理相关课题,在贵州、广西、重庆等省(市)开展应用示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课题由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承担,下面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支持的贵州花江示范区为例进行具体介绍。
  花江示范区位于贵州西南部,关岭县以南,贞丰县以北的北盘江花江河段峡谷两岸,总面积50km2,喀斯特分布面积达88.07%,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强度发育,生态环境十分脆弱。1997年,示范区总人口6513人,人均耕地仅0.94亩,农民人均年收入仅651元。科研人员首先对示范区生态经济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划分了生态经济类型。研究了当地表层喀斯特水(皮下水)及坡面流的时空分布规律,从地下与地表两方面找水和储水,重点解决水源――这个制约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和生态改善的第一要素,仅“九五”期间就建成水池(窖)33个,可蓄水37887 m3,并集成和初步推广了适合当地情况的喷灌等节水技术。在此基础上,以治水、改土、造林为核心,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为目标,研发和探索适合当地建设技术和模式。如研发了“养猪-沼池-花椒”生态建设模式(又称“顶坛模式”),养猪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养猪产生的粪便用于产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解决了当地居民能源问题,沼液和沼渣作为肥料用于花椒生产,花椒树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十五”期间,在探索和完善有关模式的同时,开发出顶坛花椒酒、北盘江花椒油、复合麻辣香粉3个系列共8个产品。“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引进了火龙果等经济作物。
  在科技课题持续推动和相关措施的配合下,1998~2000年,示范区植被(林灌)覆盖率由14.1%增加到21.4%,水土流失减轻面积达55000亩(约63%的水土流失面积减轻),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798元;2001~2005年,植被覆盖率由21.4%增至53.2%,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比例下降了22.03%,农民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606元;2006~2008年,植被覆盖率稳定在55%左右,石漠化(轻度以上)面积下降了11.03%,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30.22%。花江示范区以花椒树为生态经济先锋树种种植,在科技引领下,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种植面积加大,生态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在示范区近邻的关岭和贞丰县城建有花椒加工厂,基本形成了“农户-专家-公司”生态产业链,产业化前景良好。
  立足当地实际情况,依靠科技进步,将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统筹考虑,是包括石漠化地区在内的脆弱生态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验。该课题的实施不仅为贵州花江示范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