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通过验收

   2010-12-27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43
核心提示:2010年11月4日,由毕节地区农科所等17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

2010年11月4日,由毕节地区农科所等17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4个子课题顺利通过了专家组验收。
2007年经省科技厅、毕节地区科技局统筹,集成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植物类中药材开发、配套养殖新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需求后,向科技部打包申请了“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2008年2月,该项目正式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获得国家科技投入2045万元。
  
项目实施三年多来,在科技部、省科技厅、中科院昆明分院、毕节地区行署等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克服了冰雪凝冻和干旱灾害影响,完成了预定的研究工作和任务目标。申报专利3项,发表论文40余篇,形成技术规程5项;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45名,其他学生100多名,培训农村各类技术人员75000人次。
  
在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领域,形成了国内首个能适应田野评价的喀斯特退化植被恢复潜力评估系统,筛选开发出刺梨、构树、亮叶桦、白栎、雷公藤等一批适应毕节地区岩溶植被恢复的乡土物种,开发出了国内首个适应于演替诱导的框架物种技术体系,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人口、经济与生态不和谐熵变和调控分析模型;示范区5条小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年均减少6.08万吨(由2008年28.59万吨,减少为2010年22.51万吨),实施坡改梯地块粮食产量平均增产18.5%(由2018千克每公顷上升为2392千克每公顷)。在喀斯特山区动态环境监测领域,开发出基于WebGIS的毕节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信息服务系统1套,构建了40GB以上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生态环境数据库集1个;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系统地查清了毕节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本底情况及四个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建成了由1个地级监测中心和8个县市监测信息站构成的毕节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建立了桶井综合示范点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1个。在植物类中药材开发领域,首次完成并制定了赫章半夏、大方天麻GAP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完成了仿野生天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大方县仿野生天麻种植示范面积达到3163亩,亩产值增加2849.20元,累计新增产值901.20万元,超计划指标7.29%;通过半夏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不同播种期采收期施用杀虫剂杀菌剂等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不同生态区半夏实现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赫章县完成规范化种植示范面积35799.8亩,超计划4.1倍,亩产值增加2245.26-5211.17元,累计新增产值1.23亿元,超计划6.34倍;筛选出“金银花+草乌”、“金银花+独活”、“金银花+杠板归”等一批适合喀斯特地区的林药种植模式。在配套养殖技术领域,引进牧草品种24个,筛选出适合毕节喀斯特山区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4个,提出了9种优质牧草配套栽培模式,探索出4种天然牧草改良和保护方案,推广优质牧草种植面积14250亩,集成了1套喀斯特山区草地工程、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体系;进行了可乐猪、威宁黄牛、贵州黑山羊、乌蒙乌骨鸡等地方畜禽品种质创新技术研究与优良品种品系培育,并进行了示范推广;建成畜禽快繁技术中心1个;探索出牛肉加工技术1套,无公害肉鸡饮料添加剂配方1个,可乐猪腊肉香肠火腿加工生产线1个,建立了“草-牛-沼-菌-粮(药、菜)”等5种现代生态循环养殖、种植模式;“贵州黑山羊本品种选育技术成果推广应用”获得2009年贵州省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贵州黑山羊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2009年贵州毕节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