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科技特派员团队认真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激情投入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引领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通过《贵州省特色作物科特派“万元田”科技示范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按照“531”标准,在科特派项目示范区实现了从“185”工程向万元田升级和向“321”工程转型、推广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185”工程为每亩产值分别为1万元、8千元、5千元;“321”工程为每亩产值分别达3万元、2万元、1万元)。
2012年11月中旬,由贵州省相关部门组成的省重大科技专项检查组,严格按合同文本对《贵州省特色作物科特派“万元田”科技示范工程》进行了中期检查,该项目执行期为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项目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合同指标规定的要求,科技厅下达的596万元科技资金使用规范合理,引导和集成了全社会资源投入,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充分体现了科技特派员专家队伍与区域优势产业结合,省市县乡四级联动、产学研结合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生态可持续的基本特征。其实践创新重在有效应对贵州有限的山地资源,针对农村特色作物产业开展创业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就地带动和指导农户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丰富百姓菜篮子,为实现多彩贵州美好新生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奋发有为,不断探索、完善科技特派员激励机制,增产效果百姓认可,数据不含水分,希望扩大推广覆盖面。
一、项目合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运行机制指标:
1.建立完善6种贵州特色的科技特派员创业运行模式和适应不同区域的主推高效种植模式;
2.建立了四级科特派队伍276人,省、市、县、乡科特派员各15、48、70、143人互联互动的金字塔式成果推广体系。
3.发展了以科技特派员领办的经济合作组织26个,形成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个,大户23户。
4.建立了贵州特色作物“万元田”科技特派员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二)规模和经济效益指标:
建成蔬菜、杜鹃、蓝莓“万元田”示范基地15420亩,辐射49000亩;平均年亩产值1.05万元,总产值6.85亿元;农民新增产值2.4亿元,人均增收超1300元。
(三)人才培养指标:
办培训班26期,培训农民二传手786人次;现场培训9500多人次。
(四)技术指标:
1.研究总结万元田高效种植模式14个:蔬菜9个、蓝莓5个;制定了技术规程(标准)9个:蔬菜6个、蓝莓3个;
2.引进新品种177个,筛选出优新品种36个用于生产;
3.已发表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
二、项目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技术创新
1、思路创新:率先在贵州提出特色作物“321”工程。即在贵州普遍土壤瘠薄,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民科技种植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开展特色农作物高效种植,增加复种指数(由过去一年种1季蔬菜变为一年2季蔬菜,一年2季蔬菜变为一年3季蔬菜),调整种植结构,由传统的“油菜-水稻”变为“蔬菜-水稻”或“菜-稻-菜”、“一年7-8季速生蔬菜”等种植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项目示范区亩产值由“185”向“321”的产业升级。
2、技术模式创新:研究筛选总结出适应低、中、高海拔的7种原始创新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年亩产值达1.1至3.2万元,为蔬菜产业发展提升科技水平。各县科特派“专业团队+优势区域”生态产业扶贫“321”工程模式分别举例如下:
3万元的罗甸县“常年多茬菜心(或芥兰、芥菜、红苋菜)” 和三都县“反季节春白菜-茄子(辣椒)-反季节冬莴笋”模式;
2万元的福泉县“夏秋反季节辣椒套种反季节春白菜-莴笋(花菜)”和清镇市“夏秋反季节番茄-分葱(反季节冬莴笋)”模式;
1万余元的绥阳县“辣椒-夏秋反季节甘蓝(花菜)-萝卜”、大方县 “烟草育苗—黄瓜—夏秋反季节豇豆”和“大蒜—夏白菜-秋甘蓝”等模式。
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同时集成创新了其他一些高效模式,如罗甸和三都县“反季节早熟果菜-水稻-秋冬反季节果菜”等,亩产2万元。
再如,在福泉市屴山乡玉家山组试验成功“辣椒套种春白菜”新模式,在不影响辣椒产量下,采用抗寒耐抽薹品种突破春大白菜易抽薹的技术难关,套种一季春反季节大白菜亩增收5000至6000元,仅1季亩产值就达1.3万元左右;在三都县大合镇姑挂村试验示范“春白菜-辣椒(茄子)-莴笋”一年3茬新模式500余亩,亩产值3万元左右,农民纯收入在21820至26440万元。
(二)科特派组织服务体系创新
1、组建省、地、县、乡四级联动的科技特派员队伍240人,形成了省、地科特派员专家指导型,县、乡科特派员农推服务型,企业或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民骨干基层实施型的科特派员“三型”创新团队。并发展了以科技特派员领办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26个,构建了一个以科研院所专家为技术依托、以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带头人为主体、以农民技术骨干为基础的产业化专业化科特派服务体系。
2、深化和完善“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种植大户(联户)”、“科技特派员+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6种科特派运行模式。发挥了科研院所在科技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引导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提高了企业及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与科技特派员一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在科特派的参与下“帮助农民卖”以实现“321”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三)科技支撑和示范带动成效显著
1、在五个市(州)12个县(市、区、特区)累计示范推广“321”高效种植约6.4万亩(蔬菜58030、杜鹃160、蓝莓5800亩),总产值6.85亿元(蔬菜6.06亿元、蓝莓0.78亿元),农民新增产值2.4亿元(蔬菜2.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超过1300元(蔬菜1380元、蓝莓4280元)。
2、通过引种试验示范,使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3、开展蔬菜、杜鹃、蓝莓一系列万元田技术试验示范,达到高产高效。
4、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技术培训和骨干创业辅导,使项目区标准化栽培程度达80%以上。
5、示范区规划科学、实施方案合理可行,研究筛选的高效种植模式应用效果显著,辐射带动面广。制定了四季豆等6种秋冬反季节蔬菜及3种蓝莓栽培技术规程,已分别经黔南、黔东南州质监局发布。
三、提出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一)主要问题。基层科特派激励机制不健全。譬如蔬菜项目有近200名科技特派员,要求扎根基层,工作条件差,资金少,工作辛苦,晋升职称困难。
(二)主要措施。建议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等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下发《关于深入推进百千万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的通知》。以科技特派员创业需求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实施“百千万”科技特派员下农村、进企业、驻园区(社区)技术创新专项行动计划,建立省、市(州)、县(市、区、特区)三级科技特派员创业机制,加快人才区域集聚,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