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在贵州贵阳组织召开2016年全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工作会。社会发展科技司田保国副司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黄瑛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贵州省人民政府项长权副秘书长代表省政府致欢迎辞。来自全国25个基地所属省、市、自治区科技厅(委、局)相关负责同志和贵州省产学研单位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吉林、山东、云南、广东、四川、江西、贵州等七个基地省分别从组织领导、建设进展与成效、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考虑等方面介绍了各自的基地建设情况。黄璐琦院士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实施方案编制情况;中国医学科学院孙晓波教授做了“中药现代化二十年”专题报告;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医药处张兆丰处长介绍了“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2016-2020)”编制情况;会议还专门听取了与会代表的意见与建议,充分交流了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作的有效工作经验,进一步凝炼了以基地建设促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发展思路,部署了下一阶段基地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
田保国副司长指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是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基地省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和进展。进入新时期,各基地省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抓住“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结合新的改革形势,创新性地进一步推进基地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基地顶层设计与规划部署;二是抓住当前健康产业快速发展良好机遇,引领推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三是借鉴农村科技特派员经验,促进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四是切实加强科技创新,打造若干重磅炸弹似的中药材大品种和中成药大品种。
自科技部1999年批复建设第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以来,至今共建立了21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4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十余年来,各基地省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和推进模式创新,积极构建创新平台和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主体,全链条、系统化组织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品种开发、中药大健康产业培育等工作,共同开创了中药现代化快速发展和中药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良好格局。各基地2015年和建设初期相比,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长8.37倍;销售收入增长7.65倍。目前,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中药品种约500个,过10亿元的中药品种已超过50个。
2001年,科技部将贵州确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省,为生态良好、中药材资源丰富的贵州发展中药现代化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2005年,“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正式挂牌,贵州成为全国首家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验收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自此,贵州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历届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把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作为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举措。在政策扶持、经费引导、多种举措共推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基地建设初具规模。10多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和民族医药优势,贵州充分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贵州)基地”的载体作用,以“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为工作目标,注重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发展产业,以苗药为代表的中药民族药产业已成为贵州转方式、调结构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2014年,全省中药民族药全产业实现产值740亿元。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3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71亿元,其中苗药产值达180亿元,在全国六大民族药中产值居首;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11万亩,实现产值120亿元。药材产区涉药农户达226万人,中药材种植区农户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