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通过选派、培养科技特派员,强力推进技术、人才进入农村产业技术革命第一线,为地方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
一年来,该院组建了50余名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有省级科技特派员30名、科技副乡镇长2名、州级科技特派员21名,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好产业选择,当好脱贫致富好帮手。充分发挥水稻、食用菌、薏仁米、中药材、经果林、信息化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拓展、资源嫁接能力,先后为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事处谋划32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南盘江镇年产500吨红糖古法生产项目;龙广镇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红星工业园薏仁米精深加工项目;安龙食用菌种基地;兴仁1000亩薏仁米育种基地等。为册亨油茶、望谟茶叶、兴义安龙普安核桃品种改良、安龙石斛等产业提供技术服务。二是抓好农民培训,当好技术培训活教材。把技术语言变成群众话,与百姓面对面交流,在与群众沟通交流中培训群众。累计进村入户61批(次),举办田间课堂49期,培训农民群众540户(次),改变了过去发发资料、拉拉布标、喊喊口号的宣传培训方式,提高了群众对科技的信任和熟练掌握程度。三是抓好技术服务,当好产业扶贫先锋队。由以往的事中服务改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服务。在山上、在田间、在大棚里,科技特派员卷起裤管、光着脚丫,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手把手教百姓,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四是抓好资金筹措,蓄足产业发展原动力。由喀斯特研究院下属企业山环菌草公司筹资2000万元在义龙开展巨菌草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已种植菌草1800余亩,食用菌生产车间建设正在推进。五是抓好产业组织,当好融合发展先行者。以企业或合作社、农村创业带头人为服务对象,按照“公司+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方式,组织好产业发展方式。如在贞丰长田镇长田村,指导当地创业能人阮光勇建立茶叶加工厂,围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进行全产业链打造。六是抓好产销对接,当好终端市场开拓者。与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华老字号评审机构等单位合作,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与北上广深和杭州、郑州等地的多家企业开展多方位合作,提升品牌、扩大销路、找准定位。七是抓好利益联结,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在贞丰长田镇长田村的星创天地项目中,由企业免费购茶苗种植后交农户管理,企业再将群众提供的茶叶加工成成品,企业统一销售后按农户占80%、企业占20%的比例分配销售收入,实现群众与企业利益共享。八是抓好基层党建,当好乡村振兴推动者。鼓励支持村支两委、党员和农村本土人才带头,通过科技特派员的凝聚作用,把产业振兴作为抓手,盘活各种生产要素投入产业扶贫。
科技特派员能够发挥明显作用,与该院对科技特派员的有效组织管理分不开。一是围绕提升服务能力,开展个人能力培训。对部分人员不善于跟老百姓打交道、不会为基层提供服务的短板开展培训。二是把科技特派员组成若干灵活机动的“星创小组”,通过“星创小组”解决自身专业不对口、资源不足等矛盾。三是强化资金和项目支持,做好工作保障。采用院内课题立项方式,从州级财政给院里预算安排的资金中拿出超过80%,围绕科技特派员服务产业发展进行立项,以项目化课题化的方式,把产业扶贫关键环节技术攻关课题做到产业链上,做到田间地头,做到基层政府和老百姓的心坎上。四是运用大数据平台强化队伍管理。自主开发了科研管理平台,将院内科研项目、科技服务、日常管理等纳入大数据平台,实行智能化管理,使科技特派员服务产业发展过程管理不断规范化、透明化、便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