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20年我省高新区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1-03-24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35
核心提示:2020年,我省新增1家省级高新区,全省高新区数量达到1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9家,省级高新区数量是2015

2020年,我省新增1家省级高新区,全省高新区数量达到1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9家,省级高新区数量是2015年的3倍,实现市州全覆盖。

省科技厅高度重视高新区工作,不断加大对高新区支持力度。全年召开3次高新区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新区重点工作,指导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编制《贵州省高新区招商目录指引》,为各高新区开展精准招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起草加快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贵阳、遵义、黔南、毕节高新区获地方专项债券共9.5778亿元,用于园区重大产业项目能力建设。深入园区征集企业技术需求,纳入2021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20年11家高新区共获得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7505万元。在高新区内布局建设3家新型研发机构。

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主体不断涌现,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服务机构竞相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已成为全省创新资源的汇集地。一是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产业结构覆盖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新材料、特色轻工、现代服务、生态特色食品、新能源等现代产业。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不断提升。汇聚了496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重从2019年的20.9% 提高到2020年的26.1%。三是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云集。集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机构)179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16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 占比38.5%。四是综合实力不断上升。2020年纳入监测的95个园区中,1家高新区总产值超过七百亿,5家超过一百亿,3家超过五十亿,11家高新区总产值占比达17.4%;贵阳国家高新区2020年度综合排名在参评的169家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42位,较上年度上升8位。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按照全省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高新区规划布局水平。推动市州政府建立授权事项清单制度,赋予高新区相应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项目审批、土地审批等经济管理权限。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创新条件好、产业发展快等优势明显的高新区调区扩区,推动基础较好、有优势、有特色的省级高新区申建国家高新区。二是支持高新区打造首位和主导产业。引导高新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园施策,在细分领域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坚持“以亩产论英雄”,聚焦首位和特色产业,推动“一园一主导” “一园一特色”发展,加强创新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统筹布局相关重大科技产业工程,落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形成“关键技术—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三是加强创新要素汇聚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中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高新区的全方位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举措,开展“省外研发+贵州转化” 试点。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四是强化部门联动,加强绩效评价。进一步加强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等省级部门联动,强化资源高效配置,建立统一的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考评结果运用。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