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自治区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完成的“基于星地组网数据的多源交互采煤塌陷区形变追踪监测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自治区科技成果评价。专家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武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周建伟、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闫子忠等5位区内外知名专家组成。
该项目基于卫星遥感、雷达、无人机、GNSS与人工测量等技术,建成了西北首个煤炭基地规模化采煤塌陷区地表变形GNSS监测网,布设GNSS连续运行自动监测站72处,人工监测站79处。构建了采煤塌陷区地表变形空-天-地立体化监测体系,实现了采煤塌陷区地表变形全天候、实时动态监测;开发并建成了宁东采煤塌陷区地表变形监测系统;开展了GNSS、雷达与低空无人机航拍动态追踪监测,实现了多源监测数据的交互融合。基于GNSS、雷达与低空无人机航拍监测成果建立了宁东采煤塌陷区地表移动参数反演模型,获得了各矿区精确的地表移动参数体系。项目成果已在宁东大型煤炭基地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中成功应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显著。项目获得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6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
专家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成果在矿山环境监测与数据处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矿山安全生产、环境监测、生态修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将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矿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为自治区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管、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指导矿山企业安全开采、灾害监测预警、生态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