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宁夏旱作区土壤贫瘠、干旱缺水、作物生产力水平低下、干旱缺水,以及产量难以持续稳定提高等实际问题,在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宁夏大学牵头承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等单位参与实施的“宁夏旱作区农田土壤生产能力提升与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及模式构建”和“宁夏旱作农业可持续集约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近日,2个项目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现场验收。
项目以宁夏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试验区,针对旱区玉米为主栽作物品种玉米,通过在长期定点培肥田间试验示范观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利用绿肥还田、微渗膜、生物共生与轮作间作培肥、蓄水耕作和秸秆还田等技术,基本明确了旱区土壤肥力的驱动机制;提出了有机、无机结合的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和低茬粉碎深耕还田技术模式;提出了旱作区玉米/大豆间作、玉米/黄芪间作种植模式;提出了玉米不同灌溉定额及分配参数。明确了秸秆还田和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培肥的效应,提出了翻压饲用油菜为绿肥、深耕简约化还田等技术,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玉米经济产量提高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氮肥利用效率提高4%,净收益提高3%;集成示范了玉米丰产增效关键技术。两个项目在宁夏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科技园区、同心县河西镇农场村、彭阳县白阳镇玉洼村共建立试验示范基地3个,开展的试验、示范面积共计500余亩,自2011年以来形成的科技成果累计辐射推广面积达10万余亩。
近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区内外相关专家对以上两个项目进行了中期现场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这2个项目田间设计合理、管理规范,执行情况良好,提升了农田土壤生产能力,为宁夏旱作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一致同意通过现场验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