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昌吉市国家富民强县《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

   2017-09-20 昌吉市科技局
32
核心提示:9月19日,科技厅组织专家通过了昌吉市实施的国家富民强县《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化》项目

9月19日,科技厅组织专家通过了昌吉市实施的国家富民强县《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化》项目的验收。

《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化》项目是昌吉市承担的2014年度国家富民强县项目,在项目实施期内,全面完成了项目约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建立了800亩玉米新品种种质改良、创新试验示范基地,配套建设玉米原原种及原种繁育田1220亩,年生产原原种及原种308.7吨,质量达国标一级;项目区引进玉米新品种178份、建成了拥有681份玉米种质的育种群体,筛选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11个,其中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1个(新玉52号“国审玉2015022”),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0个,适宜项目区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4个;制定《早熟玉米杂交种新玉29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杂交玉米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等操作规程及标准11项,其中形成集成机械化精播保苗关键技术、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密植高产水肥调控技术等地方技术生产标准和规程7项,形成玉米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所需的亲本保纯、有效隔离标准与生产技术等企业技术标准或规程4项;至2016年建立了10.52万亩全程机械化玉米良种扩繁田,其中核心制种田4万亩,标准制种田6.52万亩,平均亩产达456.67公斤以上(科技厅组织专家对1800亩的核心制种田的测产达到526.8公斤/亩);三年累计完成机械化玉米良种扩繁田26.07万亩,总产量累计117397吨,实现亩节本增效18.07%;制种玉米销售额达18.32亿元,纯利润2.2亿元;带动昌吉市玉米种业实现总产值达到10.67亿元,玉米种子辐射带动昌吉市农作物种子交易额达65亿元,制种业的发展带动了贮藏、运输、农机服务、科技服务、商业等相关产业,辐射带动产值31.6亿元;扶持培育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以玉米制种为主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企业1家,扶持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种子企业1家,扶持培育年销售收入接近亿元制种企业5家;仅九圣禾、昌农、华西三家企业年种子加工量达100000吨以上,种子质量指标高于国标GB4404.1-2008的要求,种子包装符合国标GB7414-87标准,种子标签符合GB20464-2006标准,种子贮藏符合国标GB7415-87的规定;培育“华西牌”、“九圣禾牌”、“新实牌”3个新疆名牌产品,九圣禾种业的“新玉54号玉米种子”、杰农种业的“JN2828玉米种子”被新疆农业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建立种子分销网点264个,其中在昌吉市全优农资交易市场建立种子分销网点169个,在疆内外建立种子分销网点95个;组建了昌吉玉米种子行业协会,成立制种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健全完善了“昌吉市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培训企业专门人才166人次,重点培养育种人才7人,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特派员197名,培训市、乡、村技术人员1121人次,培训农民3.06万人次;通过良种加工提供就业岗位276个,雇佣季节性农民工7000人次以上,轮训操作工人1450人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项;完善了种子加工质量检测、控制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强化种子质量档案建立和完善,建立了包括产品标识、数据釆集、信息查询等种子质量可追溯体系。

全面完成了项目总体目标任务,达到了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特色产业,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的目的,并取得显著效益,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杂交玉米生产基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