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阿克苏“四项举措”助推地区农村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培育工程

   2017-09-26 阿克苏地区科技局
48
核心提示:一、思想先行,扫除认识壁垒。地区立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高位推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思想认

一、思想先行,扫除认识壁垒。地区立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高位推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思想认识上扫除工作推动壁垒。2016年10月24日地委委员会议审议通过了由地区科技局牵头提交的《阿克苏地区农村“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10月27日,地委办、行署办联合印发了《阿克苏地区农村“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窦万贵书记在2017年中共阿克苏地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农村“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培育工程。各县市也都将农村“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培育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解决实际问题。成立了县领导为组长、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的“科技明白人”培育工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通过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维汉双语的《农村科技明白人认定标准》、给予农村“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培育工程专项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全面推进,展开多元培训。着重从培训入手,制定培训计划,编印培训教材,聘请各行业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乡镇村干部及“田秀才”、“土专家”组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资源共享的“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师资队伍,从惠民政策、法律常识、科普知识、实用技能等各方面对农牧民开展培训,打造思想上想明白、政策上能听明白、技术上能讲明白、实践上能干明白的“科技明白人”。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通过集中宣讲、流动技校、专题培训、选派进修、现场示范、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利用农闲时间开展科技之夏、科技之冬、科普集市等活动,培育出一大批懂政策、会技术、善经营、能干事的新型农民。目前,全地区共有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1493人,各级实训基地263个,共培训3800余场次,68万余人次。

三、辐射带动,发挥示范作用。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科技明白人”工作的辐射面。通过设立各级“科技明白人”示范基地、打造“科技明白人”典型和带头人等方式,逐步形成了“示范基地”+“示范户”的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进。通过实施“三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建设一个示范基地、每个村设立一个示范点、每个村民小组打造一个示范户,实现“科技明白人”培育工程在乡、村、组的全覆盖。建立“一对一”建立帮扶模式,通过讲政策、传经验、教技术、带着干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发挥科技特派员工作优势,组建科技特派员扶贫攻坚小分队,同时将乡(镇)科技明白人典型纳入科技特派员体系,开展新技术示范、推广、技术指导等工作。全地区现有各级示范基地563个,树立典型880人,科技明白人创办合作社1400余家,帮带困难户9000余户。

四、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

农村“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培育工程,作为一项创新工作,如何结合地区实际开展工作,把培训成效落到实处,全地区做了各种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极探索“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培育工作与“访惠聚工作”、“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精准扶贫、去极端化等工作有机结合,依靠乡镇、基层扎实开展科技明白人培育工程,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模式。在“五统一”取消后,转变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的示范、引导、带动作用,及时传导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市场信息和科学种养殖技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推广“双联户”模式,10-15户农民自发选举 “双联户”, 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增收,负责管辖农户思想和技术上的“双包联”,将科技明白人工作推进到每个农户家庭。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带动作用,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吸引、指导农村返乡青年、贫困户、种养殖大户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带动更多农户建起网店,通过政府支持、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模式初步构建起电商惠农的大格局,电子商务带动作用开始凸显,成为了深化脱贫攻坚、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目前全地区共有农村“科技明白人”34.52万人,16.99万户农户家庭拥有“科技明白人”,占有劳动力的农村家庭总数的43%。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