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紧盯让贫困群众“真受益、可持续、能致富”这个关键,以科技扶贫项目为纽带,以科技服务团队和龙头企业为牵引,按照“科技—产业—就业—增收”的思路,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地为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产业和可持续脱贫机制,探索出多种符合南疆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的科技精准扶贫新路径。
海茹丽尼莎·麦吐尔逊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海茹丽尼莎是墨玉县萨依巴格乡乌恰特村贫困户,也是墨玉县蓝海鸽业发展有限公司肉鸽繁育基地职工。
海茹丽尼莎负责管理1400对鸽子,她的工作包括记录每对鸽子产蛋情况,并将鸽子蛋捡出送到实验室检测是否符合孵化条件,18天后将孵化出的幼鸽送回母鸽窝。虽然每天的工作很繁琐,可她并不觉得辛苦。
6月16日,在墨玉县蓝海鸽业发展有限公司肉鸽繁育基地种鸽舍,正在做产蛋记录的海茹丽尼莎说:“我每月固定收入有1500元,幼鸽孵化超过500只我还有提成,我觉得很踏实。”
墨玉县蓝海鸽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该县萨依巴格乡,占地60余亩,肉鸽繁育基地是由墨玉县人民政府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建设的,包含饲料加工间1栋、种鸽舍5栋、飞棚6栋、孵化室1栋、消毒室1栋、泵房1栋及消毒池1座。在自治区科技重点研发及科技精准扶贫项目支持下,配套了颗粒饲料加工设备1套、种鸽全自动生产设备2套、飞棚配套饲养设备6套、改造实验室1栋,基地于2019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
依托新疆畜牧科学院专业团队,肉鸽繁育基地形成了涵盖种鸽繁育、饲料研发及加工、实验室检测、技术集成配套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肉鸽繁育基地技术负责人、新疆畜科院畜牧所副研究员刘佳佳告诉记者,该基地有“新白卡”种鸽和“欧洲肉鸽”两个品种,共计约2.7万羽。
刘佳佳说,墨玉县农民虽然历来有养殖肉鸽的传统,但是在养殖中存在疫病防治难,日粮营养水平不均衡,良种率低等问题。
自治区科技厅选派乌恰特村第一书记沈联海说,引导农民向现代农业产业方向发展,重点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培养规模、特色、品牌意识。他们采取“龙头企业+科技服务团+十联户”的组织形式把农民带入产业链,组成产业利益共同体。
在墨玉县蓝海鸽业发展有限公司肉鸽繁育基地学习完养殖技术,准备回到自己村里养鸽的人也不少。帕提古丽·麦麦提明就是其中一个,她是乌恰特村的贫困户,被村里送到这里学习技术的。
“去年10月,我从打扫鸽舍卫生学起,还要负责每天给3000多只鸽子喂料,并监控它们的产蛋情况。”帕提古丽说,自动化养殖只需要把配好的饲料放在喂食槽里,由机器自动喂养,她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用光源照蛋检测种蛋的存活情况。
“等我学会了配饲料,就回到自己村里教村民养鸽子。”帕提古丽说,近年来肉鸽和鸽子蛋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她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
据刘佳佳介绍,基地为养殖户提供培训,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回收。养殖户购买的鸽子,达到20日龄至30日龄由基地回收。
据了解,目前,该肉鸽繁育基地具备年繁育生产种鸽5万对,出栏乳鸽8万只的产能。解决当地贫困户就业12人,临时用工人员年100余人次,带动贫困户人口1150人,年人均增收达到400元以上。2019年为5个村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支持贫困村设立公益性劳动岗位,助力40户至80户贫困户脱贫。
沈联海表示,墨玉县蓝海鸽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新疆农业大学食药学院开发的乳鸽系列熟食制品已完成初试,并创立了“八博士”品牌,为产业提供全链条的技术发展服务。下一步,该公司将集合我区畜牧科学领域优秀专家资源,积极打造面向南疆四地州的畜禽养殖、孵化、品种培育、疫病防治、技术培训推广的实验室和技术中心。
5月31日,专程赶到墨玉县参加和田地区科技精准扶贫专题培训班的亚森·阿卜杜艾尼在参观完肉鸽繁育基地时说,“墨玉县的肉鸽很出名,体格大抗逆性好,我们做餐饮的和养殖户都很喜欢这里的肉鸽。”亚森在民丰县经营着一家农家乐。
同一天,亚森的培训班同学,皮山县杜瓦镇拉木斯村村支部书记阿布力米提·玉松决定从墨玉县蓝海鸽业发展有限公司肉鸽繁育基地订购一批种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