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云南省“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到2025年 全省千亿元以上园区达19家

   2021-08-10 云南网
32
核心提示:站在新发展格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全省加快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带来的三大机遇面前,我省确定了“

站在新发展格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全省加快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带来的三大机遇面前,我省确定了“将开发区打造成为产业强省的主引擎、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创新驱动的引领区和产城融合的示范区”目标。瞄准这一目标,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就《云南省“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规划》,到2025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开发区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培育打造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开发区2家、超2000亿元5家、超1000亿元12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新增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将158个开发区优化提升为64个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经过近30年的发展,开发区已成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和招商引资的大平台。建成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2家主营业务收入超 2000亿元开发区,5家超1000亿元开发区、11家超500亿元开发区、32家超100亿元开发区。

为统筹推进全省各类开发区优化提升和创新发展各项工作,省委、省政府于2020年印发《云南省各类开发区优化提升总体方案》,通过优化提升、合理归并和撤销,全省158个开发区优化提升为64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6个、省级开发区48个,差异化发展格局初现雏形。昆明、曲靖等地在推进园区实体化发展、扁平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方面迈出新步伐,保山“园中园”建园模式、创新模式取得新成效,探索建立了“整合重组”“合作共建”“飞地经济”等多种跨行政区域开发区协同发展模式。滇中地区集聚了33个开发区,逐渐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全省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类型多样、错位发展的开发区布局逐步形成。

构建“一核、一带、多点”发展格局

针对全省开发区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规划》提出,将按照“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发展思路,立足“一个开发区、一个管委会、一个平台、一个规划、一个开发主题或主导产业、一个招商队伍”要求,统筹开发区产业布局,完善管理机制、突出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发展、强化招商引资,构建产业集聚、区域协同、管理高效、要素匹配、错位发展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格局。

《规划》从规模和格局更趋优化、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发展全面加强、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体制机制不断健全6个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的近期目标,并对2035年进行远景展望。

在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各开发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60%以上,以绿色铝、绿色硅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一流行列,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全产业链格局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1个“两业融合”国家级示范园区。

在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提出,以“三线一单”为约束,围绕全省“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以资源、交通等要素布局为基础,以产业、城镇、人口协调发展为导向,构建与全省区域经济相协调的“一核、一带、多点”开发区发展空间布局。

其中,“一核”以滇中城市群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以及红河州北部7县市的33个开发区为载体,以昆明市为龙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围绕把新材料产业打造为千亿级新兴支柱产业的目标,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稀贵金属新材料、光电子微电子及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产业,统筹布局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卷烟及配套、电子信息等产业,着力打造创业创新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成为全省工业发展核心增长极,助推“滇中崛起”。到2025年,滇中城市群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全省开发区工业增加值的70%,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营业收入达5000亿元。

“一带”以位于沿边州市(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红河州、文山州、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怒江州)的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开发开放试验区等为引领,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等为支撑,构建全省开发开放发展带。

“多点”以昭通市、大理州工业基础较好州市的开发区为引领,丽江市、迪庆州等开发区为支撑,结合地区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以绿色硅、绿色铝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及生物医药、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全省工业发展重要支撑点。

树立“以亩产论英雄”导向

在重点产业布局方面,《规划》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布局,以开发区为载体,以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为方向,对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工产业、卷烟及配套产业七大重点产业布局予以明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

《规划》明确了理顺开发区管理机制、完善开发区功能配套、增强开发区创新能力、加快开发区绿色发展、推动开发区开放发展、强化开发区招商引资6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其中,在理顺开发区管理机制方面,鼓励开发区将支持方向相同、扶持领域相关的专项资金整合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鼓励开发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开发区积极开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开发区设立信贷融资等功能的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的投资、建设、运营主体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发行债券融资,力争到2025年,实现1~2家开发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此外,还提出要树立“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亩均产出分别不低于600万元/年、400万元/年,推进开发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根据《规划》,全省将实行用地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地等方式推进土地供应,合理划定“工业用地红线”,保障工业产业用地占以工业为主导开发区规划用地的70%以上,支持开发区通过创新产业用地分类、土地混合使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式满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需求。

近期目标

到2025年

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开发区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

培育打造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开发区2家、超2000亿元5家、超1000亿元12家。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新增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各开发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60%以上。

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力争达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

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

开发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逐年下降,开发区污水集中治理率、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均达100%。

边(跨)境经济合作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

远景展望

到2035年

开发区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关联性、集聚性进一步增强。

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开发区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多元化办开发区模式全面建立。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省开发区均建成绿色园区,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的生态效益型产业产值占比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