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扬起文化风帆 撒播科学良种 ——三亚市南繁院开展南繁知识与历史文化的科普活动

   2016-09-09 南繁院
51
核心提示:“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 六十年前,玉米育种专家吴绍骙首先创导异地育培育研究,证实我国可以利用冬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 六十年前,玉米育种专家吴绍骙首先创导异地育培育研究,证实我国可以利用冬繁加代开辟南北穿梭育种,加速育种进程,扩大种子生产数量。后来全国各省市均纷纷效法,育种的作物也很快扩大到高粱、大豆、水稻、棉花、蔬菜等,这就是南繁活动的起源。南繁育种,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寓教于乐夏令营带来暑期大福利 “‘吴明珠院士将著名的新疆哈密瓜南移到海南安家落户’这句话是正确的吗?” 位于三亚市吉阳区的海南国家南繁研发大楼内,一楼的南繁展馆正在进行一项趣意盎然的科普知识抢答活动,同学们被分为四个小组竞争抢答,场面好不热闹。 这是一群来自北京市的初中生。在今年的暑假,他们来到了海南三亚这一站进行南繁知识科普活动。 “孩子们都玩嗨了,今天下午的活动都超出了我们行程上安排的时间。”一位带队的学校老师笑着跟我们“抱怨”,还善意地建议我们适当地精简活动环节,“将近三个小时,孩子们都玩累了,你们也累。” “这群孩子们的素质真高!”在场的工作人员一致认为孩子们听的认真,团队协作能力强,也十分配合指挥。 整个活动被安排在下午,从两点到五点包含了破冰仪式、两场间隔的南繁知识讲座以及两个游戏环节。开头提到的南繁科普知识抢答正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南繁知识讲给小朋友们听,然后在游戏环节加深他们的印象,寓教于乐,让他们不白跑这一趟海南,就当是我们给远道而来的小客人们的福利吧。” 市南繁院项目办副主任吕青博士说。

文化传承五单位携手开展趣活动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南繁吗?”吕青在活动开始时就问出了这个回答在意料之中的问题。“99.9%的人都不知道南繁,全国80%以上的种子都经历过南繁,但即使在农业这个行业,也有很多人不见得知道南繁。” 在活动前一周,海南省科技活动中心联系到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表示有几个来自外省的中学生夏令营活动,希望可以在南繁院新落成的南繁展馆搞一个南繁科普活动。南繁院欣然应允,表示一定会办好这几场科普活动。活动便由省科技活动中心、市南繁院主办,三亚南繁之家文化科技服务公司 、宝昌国际健身俱乐部协助,诺丽庄园赞助,一起花心思策划了这场充满趣味性的科普活动。 吕青是韩国江原大学毕业的农业经济学博士,在来到三亚后才了解到南繁。在南繁院工作后,吕青采访了不少南繁专家,随后出版了《南繁小故事》,以故事的形式记录南繁点滴往事,更重要的是希望南繁文化可以有更多的载体,使之传承开来。 “一生实践,执着追求”,一代代南繁人的拼搏让吕青感动。“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南繁,南繁对国家发展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应该要让更多的人们来了解它。”或许正是这样一种使命感,才使得这位归国博士决心扎根三亚,致力于发掘推广南繁文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南繁人前赴后继如候鸟般的往返于内陆与海南,全年无休,只为了扩繁加代让更多的农民可以种下更优良的品种。六十年过去了,南繁文化在一次次南繁育种活动中积累,在一个个新的好品种诞生中发展,也在一段段南繁往事中沉淀。而在当下的科普教育活动中,把具有“崇尚科学、求实创新”精神的南繁文化这粒良种种在一群孩子们的心田,希望他们可以传承南繁文化,收获精彩人生。

农旅融合三亚市摸索农业新发展 三亚市是中国观光和世界旅游的宝地,热带高效农业也是三亚正在极力打造的一张王牌。调结构、转方式,农旅融合是三亚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兰花世界、中廖村等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海棠湾水稻国家公园等等,这些都是三亚市在尝试产业融合发展这条路上做出的探索。而南繁作为三亚城市特有的一张名片,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也要积极结合其他产业共同发展。 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三亚市南繁院就曾接待过三亚市技工学校200余名教职工到南繁展馆参观,同时还进行了下基地的活动——采摘南繁院科学栽种的瓜菜。因为这些瓜菜外观好、不打药,可当场洗净生吃,引起了教职工们极大的兴趣。特别是“水果玉米”,非常受欢迎。 “我们正在探索这些点,然后努力形成一个模式,使之产业化,能够长期并且稳定地带来效益。”或许只有当吕青说起这些的时候我们才会恍然想起,她并不只是一个为弘扬南繁文化而努力的“南繁人”,更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农业经济学博士。“今天这场才是一个开始,明天还有另外一个夏令营要接待,我们还要再商量一下做做改进,一定让孩子们满载而归,也让南繁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