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7月1日)
《海南日报》整版聚焦海南科技发展历程
省科技厅着力引进科技创新资源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科创赋能海南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1日《海南日报》版面截图↑
“4·13”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引领海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海南科技创新进入发展快车道,全国区域创新指数排名稳步上升。特别是过去一年多,海南自贸港建设为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科技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海南科技创新基础差、投入低、人才少、成果缺的总体状况正在逐步改变,科技创新正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加快打造“陆海空”科技创新高地
近年来,海南省科技厅瞄准海南最有可能突破、最迫切需要发展的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空航天科技等领域,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深海探测、空天信息等领域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着力打造“陆海空”科创高地——
在种业方面,南繁科技城成为国内种业科技重要研发机构集聚地,南繁种业科技创新力量集聚态势初步形成。日前,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已通过科技部批准,总部落户三亚,这是全国农业领域首批启动建设的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今年5月12日,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在三亚揭牌。该实验室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前沿、海南急需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的领域,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科技管理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5月14日,在三亚市崖州区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第二块试验地迎来测产。武昊 摄
在深海方面,“探索一号”科考船、“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大型深海超高压模拟试验装置等国家海洋科技重大装备落户海南,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建成运行,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创新平台挂牌,中船集团深海科技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奠定了海南深海科技的基础。“奋斗者”号从三亚母港出发潜入万米深渊,创下载人深潜纪录,标志着我国具有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返航三亚母港。武昊 摄
在航天领域,“嫦娥五号”“天问一号”、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三亚遥感信息产业园快速发展。此外,海南积极培育建设空间对地观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在文昌建立中科院系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航天科技发展进程加快……
四月二十九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高林 摄
科技项目瞄准的领域,可以反映出海南产业发展的重心。而随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项目的密集落地,海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南搞科技创新,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我们未来将继续全力打造‘陆海空’三大优势特色科技创新高地,用科技创新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13”以来,海南省科技厅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多举措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一组数据足以佐证:今年第一季度,海南有167家企业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截至目前,海南共有1005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海南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群体规模更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三五”初期的169家,之后每年增长幅度约40%,到如今比“十三五”初增长近6倍。
分布领域更均衡——2020年儋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从3家发展到11家,实现近4倍的增长。昌江、白沙、屯昌3个市县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脱零”,尤其是昌江实现从“0”到“6”的快速增长。
招商效果更好——建立省、市县、园区共抓高新技术产业招商的工作机制。2020年举办海南自贸港高新技术产业专题招商会,与22家企业签约,项目总金额超过23亿元,服务推动36个项目签约落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从海南省科技厅、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对海南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监测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海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等各项指标有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结构性领域分布也在不断优化。
据了解,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83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02亿元,增长幅度达79.5%,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海南成为全国第二个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地区,已实现7个重大新药创制成果产业化,产值超过10亿元。
此外,海南省科技厅还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国际高层次创新团队来琼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创业的助推作用。
努力把科技创新资源做大做强
今年3月,海南省降解塑料技术创新中心(筹)在海口高新区揭牌成立,该创新中心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海南大学、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共同发起成立。
据了解,中科院理化所长期从事生物降解塑料领域的科研工作,是国内最早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海南省科技厅通过和中科院理化所签订合作协议,大力支持海南省降解塑料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等工作,为海南开展“禁塑”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助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成效。
推动科技创新,最需要依靠的是高层次科技创新资源。基于此,海南省科技厅不断加大大院大所大企引进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较好实现了科研机构的高位嫁接。
例如,包括中科院深海所、中科院空天院海南研究院等中科院在琼科研机构达27家,中国工程院成立科技发展战略海南研究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入驻了中国农科院、中国水产研究院、中国检科院等10家国家科研机构,以及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8所知名高校,海南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深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科技合作,推动热区现代农业技术“走出去”;拓展与欧洲科技发达国家的交往,承办“中欧科研快车”海南站宣讲活动;科技部与海南省建立开放创新合作机制,促成科技创新能力强、经济发达、财力雄厚的上海、广东、浙江等8省市与海南省的相关单位建立“一对一、点对点、多对一”的多层次合作模式;加快建设院士创新平台,全省院士创新平台已达148个,柔性引进上百名院士、500多个院士创新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率,日前海南省科技厅、海南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海南省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实施方案》。“揭榜挂帅”榜单项目优先支持社会公益性、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揭榜者”不论出身不设门槛,能者上、强者赢,这将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实现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六翻番、六突破”,为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种业、深海、航天等产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海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国章成介绍,《行动方案》提出海南未来三年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的总体目标是:“一省两市三高地”,即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总目标,推动海口市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先进行列、三亚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在打造南繁、深海、航天三大科技创新高地方面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强化应用研究、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发展创新创业型科技企业,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行动方案》提出的具体指标为“六翻番、六突破”。“六翻番”是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0.6%(估算值)提高到1.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005家增加到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从824亿元增加到1600亿元,国家级科创平台数量从7家增加到14家,获国家科技计划立项项目数量翻番,三年累计数量达到1000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覆盖率翻番,达到50%。“六突破”是指在科技创新平台、区域创新布局、企业创新主体、产业技术攻关、科技制度创新、创新创业生态等六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海南省科技厅厅长谢京指出,如今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引领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而当下,海南科技创新工作与自贸港建设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支撑海南高质量发展。因此,科技创新的翻身仗到了不得不打、而且必须用超常规手段的阶段。
国章成表示,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结合海南发展阶段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科技阵线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