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洗衣粉为什么能去掉污渍。”“我知道烟花是怎么形成的了。”“我知道恐龙化石是怎样从岩层里分离出来的了。”“之前学校也举办过一些科普活动,每周也有科学课,但规模都没有这次这么大、形式也没这次活泼。同学们了解了很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我真是太喜欢了。”…… 近日,拉萨市第一小学与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馆校合作”活动,内容包括科普教育课程、科学实验表演、科普话剧表演、标本讲解、完成巨幅科普绘画等。孩子们这些天讨论的话题总也离不开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经历,“神奇”“有趣”是他们嘴里的“高频词”。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只有具备优秀的科学精神品质,才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对于心智尚在发展期的少年儿童来说,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下科学的种子,任重而道远。
孩子们长大以后不一定都是科学家,但未来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需要我们持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我们点赞此次拉萨市第一小学“馆校合作”活动,因为一次探索科学奥妙的场景可能在孩子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以科学家为“偶像”、以科学探索为新时尚,提早培育科学精神,激发他们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意识,甚至要比灌输具体的知识技能更为重要。
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就要弘扬“世界一定有答案”的探索精神。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的精神,拥抱科学、探索未知首先是要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公众普遍具有科学精神。对于青少年来说,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尤其重要。事实证明,当一个地区的民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群体普遍具有科学精神时,那么这个地区无论是文明程度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很高的。当下,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未来中国科研的主力必将来自当下的孩子们。当下的孩子们要长成明日的科研大树,当然需要今天的播种和育苗。
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要让科普活动下沉。通过中小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机构合作,让科普活动下沉,让科普活动惠及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随着科技课程的不断深入,课堂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为了拓展科技课程范围,我们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里感受科学、在博物馆里触摸科学、在实验室里了解科学。
当然,在少年儿童心中植根科学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在谋划长远之策的基础上,立足实际,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做实做细科普工作,注重提升体验感、互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促使科学精神的种子在心中一点点生根发芽。
如果说对“70”后、“80”后而言,在信息技术远没有现在发达的彼时,《十万个为什么》让“有很多问号”的小朋友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科学启蒙教育,那么,今天,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的日益重视和不断创新的科普方式,必将会以更加生动、更加深入人心的面貌,让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意识在今天的少年儿童心中根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