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小康》杂志封面报道:三亚崛起“南繁硅谷”

   2021-08-10 《小康》杂志
44
核心提示:目前,南繁科研育种由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种子研发转变,由单纯育制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由分散科研向集

目前,

南繁科研育种

由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种子研发转变,

由单纯育制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

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转变,

由南繁事业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

《小康》杂志8月中旬刊

关注三亚“南繁硅谷”

↓↓↓

《小康》杂志20218月中旬刊封面

在北纬18度线以南,位于海南省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的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唯一一个拥有独特的热带气候,可以实现农作物加代繁殖的育种基地。每年冬春时节,海南三亚等地会迎来数千名育种科研人员,进行南繁加代育制种工作。在这里,可以让一个品种的育种周期缩短三分之一至一半,因此,海南南繁基地也被称作中国育种的“孵化器”、“催化剂”和“加速器”。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便有大量科研人员汇聚于此。新中国成立以来繁育出的种子,超过80%都经过南繁的洗礼,其发展对我国种业安全的影响十分关键,事关14多亿华夏百姓的“饭碗”问题。对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南繁种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亦对南繁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肩负嘱托 “南繁硅谷”日新月异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沿着田埂走进“超优千号”超级水稻展示田,察看水稻长势,并与袁隆平等农业科技人员亲切交谈,了解水稻育制种产业发展和推广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南繁基地的嘱托、对农业科研的重视,让育种科研人员们备受鼓舞。

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规划展示中心,一进门的首块展板上记录着20184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调研时的讲话:“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小康》记者了解到,由于海南省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地理资源,发展热带特色农业一直是海南省的强项。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对海南省发展热带特色农业有过重要指示,同年4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南繁硅谷”的建设得益于中央出台相关政策对种业的支持,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出台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以下简称《规划》),划定26.8万亩科研育种保护区。《规划》的出台将种业繁育事业推上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

仅在土地流转方面,对科研人员来说也是突破性解决了科研用地难流转这一难题。同时也让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高标准落实国家南繁规划有了根本遵循。

《小康》记者了解到,目前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完成26.8万亩科研育种保护区,并建成了18.75万亩高标准农田;崖州湾科技城正抓紧建设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平台。

此外,基本建设完成的南繁科技城为南繁种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其规划面积约4.02平方公里,以南繁科技产业为核心,围绕动植物育种科技、国际种业交易、种质资源产权交易、种业知识产权交易、热带特色农科等方面,打造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国家南繁科研基地与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规划面积约0.5平方公里,将引入全球动物、植物、微生物种质资源,具备检验隔离、战略储备、产业应用、国际贸易交易等功能。

高标准的农田,众多的实验平台,完善的设施以及对种业制度创新的探索吸引了众多实验团队落户三亚。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份400多家南繁单位在海南设立稳定的科研育种基地,包括数十名院士在内的8000多名科技人员活跃在南繁基地,为种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省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在 “南繁硅谷”建设中,海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抢抓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机遇,集成放大各种优势,夯实种业底部支撑,着力推动南繁科研育种由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种子研发转变,由单纯育制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转变,由南繁事业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一座肩负全新使命的“南繁硅谷”正在三亚崛起。

2021722日,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冯飞在三亚调研南繁产业发展并召开座谈会。图为沈晓明(右二)一行实地调研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建设运营情况。图/宋国强

2020224日,担任南繁科技城建设省级推进领导小组组长的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南繁硅谷”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动南繁科技城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以下简称“中转基地”)建设。

沈晓明指出,南繁科技城规划不是孤立的,是建立在南繁育种这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南繁科技城是南繁硅谷的主要载体。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南繁事业向南繁产业转变,加快南繁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市场主体引进培育,以“一体两翼”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南繁科技城建设。要进一步强化产城融合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 理念,推动产学研联动,坚持以种业为重点、以热带农业为基础、以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纽带,实现全产业链发力、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沈晓明强调,人畜共患病在全球的流行对规范动植物进出口口岸、提高检验检疫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南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可以实施双重屏障隔离,腹地小、潜在风险小,具有建设中转基地的明显优势,中转基地建设也符合海南自贸港开放创新理念。要以中转基地建设带动种业贸易、动物贸易、模式动物等产业发展;千方百计在全球格局下进行谋划,推动跨境检验检疫服务、种业离岸贸易等产业发展。

2021722日,在三亚调研南繁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沈晓明指出推进“南繁硅谷”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具体行动。 “南繁硅谷”内容是南繁,落脚点是硅谷,任务是“一城、两地、三园”建设。要着力于扩大开放,在全球格局中找准定位,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种业企业和科研机构。要着力于产业化,创新商业模式,培育南繁服务外包研究型企业,加快种业贸易中心建设,服务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南繁产业发展。

五大措施促进“南繁硅谷”蓬勃发展

三亚市如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南繁硅谷”的重要指示精神?目前“南繁硅谷”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小康》记者近日采访了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周红波。

周红波向《小康》记者介绍,三亚市近年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繁硅谷”建设指示精神方面,主要有加快推进“南繁硅谷”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创建种子实验室、开展种质资源引进中转业务、推动种业科技与产业发展要素集聚、完善南繁科技城配套综合服务五大措施。

在实地走访中,《小康》记者感受深刻。中科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科研楼预计2022331日竣工;三亚南繁种业科技众创中心已于日前顺利竣工;全力推进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南繁育种科技服务中心等科研平台谋划建设。

三亚正抓紧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平台。袁隆平院士生前多次前往耐盐碱水稻研究基地进行指导。崖州湾科技城供图

其次,三亚市充分发挥南繁基地“产学研”集聚优势和自贸港政策优势,成功引进24个科研团队、180名科研人员,后续计划引进61个科研团队、1641名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创建过程中,贯彻“共建、共享、共治”理念,探索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科研用田共享机制,推进生物育种专区建设,谋划形成育种材料惠益分享平台。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崖州湾分子检测实验室挂牌运行后,2020年在农业、海关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协助企业顺利完成巴西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业务,实现中转基地首单引种业务落地。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已引入中科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非洲科学院等12家科研机构。全球前10强种业企业先正达集团、德国科沃施、荷兰科因公司和国内种业龙头隆平高科、大北农集团金色农华、九圣禾种业、敦煌种业等一批国内外“叫得响”的农业企业先后入驻,规模效应凸显。

在南繁科技城,相关负责人向《小康》记者介绍,为实现南繁科研从季节性科研向全年科研转化,保证科研人员的实验从田间地头向实验室转化,已采购1679/套科研设备,模拟国家实验室运行,保障入驻单位科研需求;根据常规育种专区、生物育种专区、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专区、新品种测试专区、隔离综合测试专区、教学培训专区等六大功能分区要求,推进科研用田流转,力争三年内完成科研用田储备1.5万亩;利用遥感、物联网、5G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进科研用田智慧化改造;推进农田公共服务标准实施,今年计划建成100人规模的田间服务团队,通过大田共享和田间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从实验室到田间的全过程综合服务;聚焦“南繁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高标准打造三亚崖州湾知识产权特区,531日,首单植物新品种权交易顺利完成(交易额2200万元)

在过去,我国种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大短板。近年来“南繁硅谷”的加速推进,在这一块已经有了喜人进展。

20208月,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设知识产权特区。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作为试点区域,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国际化、规范化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着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

海南省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小锋谈到我国种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接轨的问题时表示,在国际品种权保护上,我国在1999年签署的是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文本,而目前国际通用的是1991年文本,这对我国种业与国际接轨形成了巨大阻碍。如今,三亚正在建立与国际最高保护水平接轨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试行UPOV公约1991年文本;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打造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保护先行示范区,这对我国种业发展国际化有很大促进作用。

南繁硅谷”助力三亚腾飞

南繁硅谷”建设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谈到未来前景,南繁科技城相关负责人向《小康》记者描述:

未来的“南繁硅谷”,将建成国家种子试验室。进一步完善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分子检测与种质健康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崖州湾科技城分子检测实验室等关键平台功能。并打造信息可追溯、共享的“智慧化农田”,建立种质资源“身份证”管理机制,更好地为相关科研机构提供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科研用地服务。

未来,三亚将利用南繁汇聚全国农业科技成果、人才,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搭建海南面向内陆和“一带一路”沿线热区国家的南繁成果转化桥梁,发展南繁产业,积极打造种业开放中心、种业产业中心和南繁创新中心;通过南繁,为三亚与内地农业科研院校搭建了链接“桥梁”,汇聚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利用气候相似、南繁科技优势,以及海南自由贸易区()政策优势,打造全球种业开放中心,争当我国农业走向世界的“中转站”和“出海口”。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