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第二次青藏科考取得多项重大成果

   2020-04-07 西藏日报
42
核心提示:2019年以来采集环境要素样品1.2万余份近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了解到,2019年以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

2019年以来采集环境要素样品1.2万余份

近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了解到,2019年以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在西藏共采集大气、水文、土壤等环境要素样品1.2万余份,采集动植物、微生物样本4.4万余份,收集经济社会发展等资料超2200套,开展入户访谈、问卷调查近2400次,组织召开各类科考座谈会近140场,在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及应对等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取得了一批“用得上、有影响、留得下”的阶段性科考成果,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好美丽的青藏高原、保护好地球“第三极”提供重要数据和科技支撑。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在纳木错将“极目一号”浮空艇成功升空至海拔7003米高度,创造了同类型同量级浮空艇科学观测的世界最高纪录,首次获得了青藏高原海拔7000米高空的大气组分变化科学数据,为揭示“亚洲水塔”水汽来源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和新理论基础。在青藏高原发现丹尼索瓦古老型智人活动证据,将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的最早时间从距今4万年推早至距今16万年。

据悉,第二次青藏科考首次呈现了高原隆升前古近纪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证明了青藏高原新生代关键地质历史时期生态系统重大转折,得出了青藏高原生长是现代生物区系发展演化枢纽的重要结论。建立冰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并首次监测到冰崩发生的过程,成功实现预警,为区域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第二次青藏科考首次发现了裂腹鱼类和高原鳅的分布海拔可以超过5250米,证明未来的气候变化和冰川退缩有可能使鱼类分布到更高海拔的河段。首次发现燕凤蝶分布,填补了燕凤蝶起源、分布的空白。新建川藏铁路林芝-昌都段进出口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选线的咨询建议,服务川藏铁路规划建设。

记者了解到,2019年12月,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等10个任务完成了国家层面立项工作。其中,将有西藏19家单位236人全面参与到10大任务的30个专题考察研究中。

西藏自治区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自治区科技厅厅长赤来旺杰说,下一步,第二次青藏科考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的重要战略定位,继续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综合多学科优势力量,强化联合攻关,争取在亚洲水塔变化与应对、生态系统变化与生态屏障、地质环境与灾害、高原生长与战略资源等方面产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重大科考成果,服务地球“第三极”保护。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