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精心耕耘厚植沃土不拘一格积聚英才——包头市人才工作综述

   2018-10-08 包头日报
30
核心提示:人才蔚则事业兴。近年来,包头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依
    人才蔚则事业兴。近年来,包头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加大人才投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统筹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谋篇布局 绘就人才发展蓝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成长和引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早一天播种就早一天收获,先一步布局就先一步赢得主动。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人才工作环境,近年来,包头市把营造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在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了“组织部门统筹协调、人社部门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了人才工作部门、重点引才育才单位年度人才培养引进目标责任制。着力健全人才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了包头市“十二五”“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了推进“人才强市” 工程、“鹿城英才”工程和县域人才助推工程等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政策体系。
    为了进一步营造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包头市出台了《关于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引导支持各类人才立足我市产业发展需要进行科技创新,有效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多年来,开放包容的草原钢城用诚心、赤心和雄心海纳各地英才,全市上下礼敬人才、厚待人才已蔚然成风。
    多管齐下 完善人才引育机制
    为全力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包头市多管齐下,不断完善人才引育机制,诚邀八方英才,谱写着“人才突围、率先赶超”的精彩篇章。
    2018年,我市出台了《包头市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工作十项措施》,进一步完善了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认定办法等措施,提高了人才政策的竞争力和吸引力。100个市直事业单位人才专项编制,1300余套人才公寓,2亿元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每年1亿元人才经费,对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提供支持……一系列招才引智的政策措施为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好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体制新,人才聚;机制顺,活力增。为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多年来,包头市积极支持本土人才申报国家、自治区各类人才评选项目,全市现有院士1名、“千人计划”专家20名、“万人计划”专家4名,“草原英才”专家204名、团队90个、基地14个。同时,构建了以“鹿城英才”工程为主体,“领航校长、卓越教师”“名医人才”“包头工匠”工程等为配套的“1+N”人才培育工程体系,共评选出“鹿城英才”个人481名、团队97个、示范点23个,评选出各领域优秀人才429名,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是提高人才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为各类人才提供全面精准、贴近需求的优质服务,包头市制定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实施意见,市委常委直接联系服务25名专家,同时还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包头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18名老专家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为“鹿城英才”发放高层次人才服务卡,在项目申报、子女入学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
    一系列贴心的举措增强了各类人才的归属感,让他们在细微处感受到了包头的城市温度。
    筑巢引凤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天下英才,逐大势而动,择热土而栖。为了让各类人才在包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市积极搭建平台,打造创新创业“主阵地”。
    通过积极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国内5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我市已建成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北大包头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包头工研院、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等15家产学研用合作机构,成建制引进300多名专家学者来包实施合作项目200余项,联合培养本地硕博214人。
    近年来,包头市更加注重打造“柔性引进、刚性培养”的人才引育模式,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43家,柔性引进院士47名、团队专家363人,实施关键性技术开发等项目195项,培养本土人才532人。通过举办“稀土论坛”、开展“千人计划”“海外博士”包头行等活动,吸引各类高端人才来包开展项目对接、学术研讨、创新创业,形成了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围绕主导产业,包头市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创建各类研发平台。目前,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9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汇聚专家人才300余名,组织实施科研项目90余项。
    如今的鹿城大地,各类锤炼人才的平台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各类人才逐渐融入城市血脉、扎根城市热土,在这里施展才华、放飞梦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