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日益临近,脱贫攻坚工作也到了即将向老百姓交答卷的关键时期。如何创新科技扶贫工作思路,从科技的角度扎扎实实开展好科技扶贫,呼和浩特市让遍布全市9个旗县区的科技特派员走在扶贫第一线,带动当地农牧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按照中央及地方精准扶贫相关精神要求,结合目前我市具体情况,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突破口,2018年,制定了《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工作方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作用,全力以赴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产业扶贫,技术是关键。科技特派员们要更好的投入到科技扶贫服务中去,必须有一身过硬的本领。为此,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围绕目前呼和浩特市主导产业,聚焦产业需求,瞄准技术短板,首先积极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培训。年初以来共举办种养殖专业技能培训、参观见学等活动十余次,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为科技特派员们进行讲座培训,并深入实地,手把手示范引导,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的专业能力,使科技特派员们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群众基础好,覆盖面广的特点,带领更多农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在具体工作中,目前呼和浩特市的科技扶贫工作主要采取科技特派员“一对一”科技扶贫服务的形式进行。科技特派员企业或合作社与贫困村签订七项“一对一”技术帮扶协议,为贫困村农户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和技术服务,带动218个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其中带动16个贫困村、6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重点支持贫困村主导产业、创业大户和创业示范基地,为贫困区县培养本土科技服务人员和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人员,引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动科技与农民、与生产的零距离。例如科技特派员朱林飞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用委托农户按合同种植、土地流转、合作社成员种植等方式,在武川县西乌兰不浪镇、哈乐镇、二份子乡与50多户农户建立了合作。从2014年到2017年,合作社每年向种植户收购黄芩干、鲜茎叶10万多公斤,为种植农户支付原料款60多万元。仅此一项,种植户户均增收就近3000元。
在“一对一”科技扶贫服务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辐射的范围,2018年,我们围绕设施蔬菜、山茶、食用菌、林果、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以“科技特派员专家+骨干”的模式,建设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20个。同时以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为依托,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进行产业扶贫。一是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实行订单农业,通过提供种籽资源、技术服务、订单回收服务,增加收入。二是通过流转土地、工厂用工、闲置房屋租赁及入股等方式,促进产业机构调整,解决农村就业,带动贫困人员增收,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科技特派员朱瑞芳成立迦南种植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86户,其中贫困户约120多户,参与合作社生产劳动的约有上千人,组织农牧民参加学习培训先后共计700多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农牧民综合素质与能力。
此外,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还举办了“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在行动”等特色活动。以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科技培训为手段,针对贫困村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情况,开展多期现场指导、咨询、培训等活动,2018年,共开展相关活动16期,有效提升和扩大了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的影响力。
科技扶贫无小事,只有站在贫困群众的角度,想贫困群众之所想,急贫困群众之所急,以促进贫困群众长远发展的眼光,树立“授人以渔”的帮扶理念精准发力,扶贫工作才能见实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还将着重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和清水河县选派科技特派员的力度,总结“一对一”帮扶的成功经验,扩大“一对一”帮扶的范围,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能从中受益。二是坚持围绕贫困地区的县情乡情和村情,按照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员团队,对贫困县、村农户定期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及咨询,提供优质品种资源、产业信息、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指导及市场对接等服务,为农户知识更新、技能提升及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和保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