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特派员在行动-乌兰察布农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2021-02-19 乌兰察布市科技局
53
核心提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库伦苏木第一嘎查,是国家级贫困村,这里是草原牧区,畜牧业为主导产业,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库伦苏木第一嘎查,是国家级贫困村,这里是草原牧区,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由于人口多,草场面积小,家畜过冬渡春的饲草料缺口大,主要依靠购买。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之前这里人均年收入不过两千元,一直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乌兰察布市农机科技特派员团队于2014年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在科技服务脱贫攻坚、改善居住生活条件、增加贫困户收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消除绝对贫困的道路上为当地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的科技特派员杨俊峰同志,在上任伊始,由于人生地不熟,一时找不准工作的切入点,为摆脱工作困境,迅速调整思路,扶贫队员采取逐户上门走访,从了解牧民们急需解决的生产困难问题开始。
   首先了解到剪羊毛已经成为当前牧区生产生活中的一个大难题。原因是年轻的劳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守在嘎查的多数是老弱病残,劳动力严重短缺。科技特派员通过与市农机局协调,争取了五万元资金,为库伦苏木的牧民购买了十台剪羊毛机,破解了牧民手工剪羊毛的生产困境问题。
   在入户大排查中,他们了解到贫困户何永亮一直想垒一个羊舍和羊圈圐圙,无奈老伴瘫痪在床,自己患脑梗手脚不利索,还没钱雇人。
   科技特派员们一合议,就把这户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切入口,通过乌兰察布市农机局扶贫责任人群体筹集落实建设资金4000多元购置了建材等。科技特派员们亲自设计家畜棚舍及畜圈建设方案;为了节省劳力开支,动员驻苏木督导组、苏木包嘎查干部和驻村科技特派员共10多人,在酷暑中大干20多小时,建成了一座崭新的羊圈和棚舍。老何了却了多年的心愿,感动的热泪盈眶。
   科技特派员们通过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实际困难,与当地群众拉近了距离,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贫困牧民开始主动寻求扶贫工作队(科技特派员团队)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根据对牧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经济来源情况的调查了解,他们建立了社情民意档案。为脱贫攻坚工作,针对牧户的实际情况,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撑。
   通过整理社情民意档案,发现牧民们反映最多的是牧区牲畜饲料短缺问题,尤其是越冬渡春季节,如若赶上黑白天灾,牧民只能含泪屠杀贱卖牲畜。
   通过调查研究,科技特派员一致认为,应该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当地以及周边地区大面积的柠条灌木林等作为冬春缺草时期时牛羊的救命饲草。柠条青绿时期的枝梢和叶子可以作饲草是牧民们都熟知的,只是柠条多数生长在沙地或者沙丘,收获时小型机具行走不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特派员们经过多方考察最后从农牧业机械生产厂家引进一种可以把收割、揉碎(丝)、打包合为一体的先进机械,在一嘎查建设了一家饲料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当地及周边柠条林周期性平茬复壮,维持其生态林功效的合理平茬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当地牧户冬季就地就近购置饲草问题;并且将本地柠条粉加工由原来的简单粉碎升级为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揉丝打包加工,使柠条草粉的营养价值及饲喂适口性大大提高。
   从这件事得到启发,科技特派员们联想到以前下乡时,农业上有非常让人头疼的农作物秸秆问题,直接焚烧或者就地弃置污染环境,应该也能加工粉碎做成饲料。
   2018年8月,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当地成立了察右中旗玛拉沁农牧业机械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员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中心从企业赊回来一台雷沃1804拖拉机和一台柠条、秸秆揉碎(丝)、打包联合收获机。当年,从9月底到11月底这两个月时间纯收入突破10万元,令旗、苏木两级领导们刮目相看,为后续政府支持本经济实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特派员们通过引进新设备,转化新技术,一举解决了周边农作物秸秆和柠条粗老枝条合理开发利用“变废为宝”问题,不但提高了牲畜饲喂时的适口性,营养价值也大幅度提高。同时,也解决了柠条生态林老化函需科学平茬复壮问题和农区秸秆焚烧污染,显著缓解了牧区饲草料不足的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农区与牧区互动,农牧耦合。实现了低投入、高收入和牧区贫困户稳定脱贫。
   截至目前,玛拉沁农牧业机械服务中心拥有雷沃1804拖拉机1台、2004拖拉机1台、青储打草机1台、土地深松设备1套,液压翻转犁1张,液压动力振动耙1张、秸秆还田机3台、自走式饲料收获机1台、残膜回收机1台、福田牌皮卡车1辆等设施设备,固定资产已突破170万元,收入上连年递增,2020年实现了纯收入100多万元。2020年建成占地17亩的柠条加工厂,建设规模包括1080平米的生产车间、800平米的机械库和修理间、5个1000吨的草台,储存能力约达到10000吨饲草库,投资100万元。彻底解决当地农牧民牲畜防灾、抗灾能力,降低因灾致贫的风险,增加了农牧民家畜饲养量。 
  该服务中心现带动第一嘎查牧民贫困户72户158人、第二嘎查贫困户78户165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并且推动了周边乡镇农牧民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农牧业生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科技特派员们始终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宣讲到户、到人,坚持与群众接访面对面,开展工作面对面,大大地简化了群众办事、反映问题的程序途径,将群众的家庭情况、地理位置记在脑中、埋在心里,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这一成功案例,生动地诠释了科技特派员,特别是特派员团队服务“三农三牧”,送新品种、新成果、新方法、新设备、新品种到生产一线,彻底打通了科技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作贡献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