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在国际土壤学知名期刊《应用土壤生态学》(Applied Soil Ecology)发表了“不同轮作制度改变了黄芪根际细菌群落结构”(Different crop rotation systems change the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结合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确定了黄芪与燕麦轮作是有效缓解黄芪连作障碍的最佳轮作方式,为黄芪规范化生态种植及根腐病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应用前景。
黄芪,又名绵芪、绵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它是一味临床的常用大宗中药材,素有“十方八芪”的说法。而蒙古黄芪产量高、品质好,成为我区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我区黄芪种植面积的扩大,其根腐病导致的连作障碍已经成为影响黄芪产量及品质的限制因素。因此,研究黄芪连作障碍起因以及消减方法势在必行。
早在2014年开始,科研团队在蒙古黄芪主产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进行为期6年的大田试验,通过盆栽试验与田间试验,探索蒙古黄芪与不同作物(油菜、土豆、燕麦、黄芩)轮作后黄芪根腐病发病情况、土壤养分含量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发现黄芪与燕麦轮作后,黄芪植株生长情况健康且产量较高,与燕麦轮作后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总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均显著上升,土壤养分充足,同时与燕麦轮作后提高了黄芪根际土中Clostridia、Rubrobacterales和Micromonosporales等有益菌的数量,有利于黄芪生长及品质提升。即黄芪与燕麦轮作是一种缓解黄芪连作障碍的合理轮作措施,本研究结果可为黄芪生态种植及规范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其他中药材连作障碍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论文(http://doi.org/10.1016/j.apsoil.2021.104003)。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