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021年内蒙古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呈现出专业性强、作品质量高、参赛人员多的特点,选手们讲解的内容不仅贴近热点、贴近生活,题材也十分广泛,覆盖气象、地理、医学等各领域。那么,总决赛现场选手们都带来了哪些精彩瞬间呢?小编这就带你一起去回顾!
气象与环境类获评委席高分好评
“治沙这么久,为什么还有沙尘暴”这是内蒙古气象局代表队付铭的演讲题目。标题一亮相,就吸引了在场观众的极大好奇——“对啊,为什么呢?”
一等奖获得者付铭
“我国为了减少沙尘暴,采取了很多措施。经过多年治理,虽然如今我国沙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沙尘天气逐年减少,但每年仍有强沙尘暴产生。今年的首次沙尘天气偏早,3月14-15日,我国遭遇了近10年来强度最强、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这场刷爆了北方小伙伴的朋友圈的沙尘天气过程,恰好就是“前期升温降水偏少”遇到了“蒙古气旋”的产物……”短短4分钟,付铭从沙尘暴的成因、现状、我国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以及科学原理等,深入浅出地完美阐释,使人豁然开朗。最终,她以97.8的高分获得了本次大赛的第一名。
同样以气象为选题的许佩郡将2020年的冬天究竟为什么会那么冷的原因,以及为什么2021年内蒙古集中爆发沙尘天气娓娓道来,最终以0.5分的差距位列第二。
“胡杨”是往届大赛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选题。今年的大赛中,来自包头市科技局代表队的赵欣同样选择了“胡杨”为题,却获得了97.2的高分。赵欣不仅从胡杨根系、叶子、细胞等方面讲述其为何会“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科学原理,同时还将胡杨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精神,与自立自强的科学精神相连一起,成为点睛之笔,获得评委和观众的认可。
对于气象与环境科学选题获高分,付铭有自己的看法:“气象与环境科学是近年来全球最为关切的话题。同时,今年我国沙尘暴较往年频繁,作为科普讲解员,其中的缘由和科学原理需要让大众知道。同时也想借助此次比赛,呼吁人们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个人保护环境认知,提高防御灾害的意识。”。
选题“接地气” 反馈“超给力”
当下几乎人人都有车一族,说起“机油”,更是每个人都兴趣满满。董鑫磊是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服务系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名教师,受职业影响,此次参赛,他用“机油那些事儿”为题,告知人们如何去选择机油,得到了评委和在场观众的认可。
“目前市场上根据基础油的不同,可以简单分为矿物质油和合成油。合成油又可以继续细分为半合成油和全合成油。其中矿物质油价格最低,性能最差;全合成油价格最高,性能也最好。理论上来说,所有车辆都适用全合成油,但是考虑到用车成本和使用环境,我们一般推荐:价格在20万元以上的高级轿车或SUV使用全合成油,由于全合成油的抗衰性比较出色,所以,换油周期可以延长到1万公里;价格在10w—20w元的家用轿车,平时用途只是上下班代步,使用半合成油,换油周期一般在7500公里;如果您开的是出租车、二手车甚至是发动机大修过的车辆,矿物质油也能满足你的需求,只是应当注意他的换油周期最短,在5000公里以内。除了机油种类,还可以根据机油标号来选择机油……”
二等奖获得者董鑫磊
演讲一结束,董鑫磊便收到了现场的热烈掌声,最终获得了二等奖。对此结果董鑫磊感到有些意外:“小组赛拿到第二名就很意外,更没想到在总决赛中也能获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能在于我的选题很贴近生活。感谢自治区科技厅给我们提供这么好平台,收获很大。同时希望通过这次科普让大家对自己常用的汽车油液有个了解,能给大家一点启发,我就觉得这次讲解是有意义的。”
后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举办此次科普讲解大赛,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区科普传播能力,提高科普传播者、讲解人员和科普志愿者的科普讲解水平,为我区科技人员、科普讲解员和其他科普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自2015年起,自治区科普讲解大赛已成功举办七届,是目前全区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的科普讲解竞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方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积极踊跃参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普讲解人才,并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屡获大奖,对推动自治区科普事业健康发展,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