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入挖掘老爷山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文化名山的内涵。修建了28面以河湟“花儿”辞令为特征的“花儿”文化长廊,将“花儿”艺术根植在景区中,映射“花儿”文化艺术在北川大地的深厚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受到了游客的广泛好评。打造了一台地方特色浓郁的以老爷山为背景,以盛传于大通的“花儿”为主题旋律的《花儿唱红老爷山》情景剧,受到社会各方关注。全力挖掘老爷山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宗教名山的内涵,翻修彩绘了关公大殿,在关公大殿右侧新建了悬空楼梯,仿古管理用房,财宝殿、钟楼等,不断彰显老爷山宗教名山文化内涵。在老爷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效益日益显现的基础上,着力挖掘爱情名山内涵,以“五个”主动融合理念在老爷山金蟾望月景点处新添了“高原第一同心巨锁”,受到了广大青年游客的青睐,实现了文化旅游的现实对接。2012中国·青海第三届老爷山花儿会期间,专门有摄影爱好者在此处为游客设点照相服务,每天收入近500元,体现了文化对旅游消费的促进作用。
二是旅游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上半年成功举办了青海·大通首届现代设施与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果蔬采摘节、第五届察汗河杜鹃花文化旅游节、美国克莱维诺·乡村音乐会、中国·青海第三届老爷山花儿会等重大活动,有效发挥了重大节庆活动对旅游文化消费的带动作用。为全县旅游与文化、农业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2中国·青海第三届老爷山花儿会活动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57.89万元,同比增长18%和35%。文化旅游的有效融合发展基本弥合了旅游季节性差异的不足。各项旅游活动带动115.83万人(次)到大通观光体验旅游,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4%和1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三是全力提升我县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投资20万元,在东峡镇多隆村“全省乡村旅游先进村”修建农耕文化展示区,并在康乐村党政军企共建旅游示范村集资20万元联手共建了自助游营地,为游客提供帐篷、锅灶租赁、花儿对唱、游客互动等特色文化消费服务,为游客亲身体验青海特色小吃制作、活羊现宰、运动休闲等农耕休闲文化提供便利,向广大游客集中展示区域特色鲜明的农耕休闲方式与文化。
四是在旅游商品研发中积极挖掘文化。开发了彩陶、皮影、刺绣、剪纸等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旅游商品18类60多个品种。今年重点打造极乐乡吉拉口“刺绣旅游商品特色村”,该村生产的绣鞋、香包、挂件等手工刺绣旅游工艺品,从构思、选图、制作、着线等充分挖掘、融合了地区特色鲜明的文化心理与审美观念,所生产刺绣旅游商品深受广大游客喜爱。该村刺绣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已实现年发放人工工资10余万元,在体现旅游“富民强县”,引导农民向三产旅游服务行业转移方面作用十分积极。(作者:孙银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