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地区具有地处甘、藏、新大三角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交通便利,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近几年面临国家建设兰西经济区战略机遇,海东地区高度重视发展高原现代农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地、县本级财政每年投入现代农业建设资金600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高原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的构建及发展。紧紧围绕“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势头强劲,2011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5.54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农业增加值40.38亿元,增长6.0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599.8元,增长21%。
截至2011年底,海东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0.37万栋,占地5万亩(占全省的52%),较2007年增长115%;蔬菜、果品、奶牛、生猪和肉羊5个产业初俱规模,以乐都长椒、紫皮大蒜、循化线椒等为主的高原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3.3万亩,产量达到70.2万吨(占全省的50%),较2007年分别增长39%和42%;以无角陶塞特杂种羊为主的良种肉羊存栏达到143万只,年贩运育肥牛羊220.12万头只,较2007年分别增长11%和54.90%。
增加投资,壮大规模———跨越发展
海东地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按照“政府扶持为引力、金融投资为推力、社会投资为主力”的理念,积极落实国家扶持政策,捆绑政府扶持资金,拉动企业和农户投资,牵引金融部门贷款。仅2011年,全区农牧业总投资达到15.65亿元,其中各项支农资金5.90亿元,投放贷款3.79亿元,拉动社会投资5.91亿元。在区内建成了一批好项目,注入了农牧业发展的骨髓。2011年底,以马铃薯、油菜、高原蔬菜、特色果品、高原制种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已占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1%。农区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32.5%,累计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9个、省级规模养殖场(小区)111个,2012年通过地级认定并申报省级标准化养殖场116个。区域化布局初现端倪,农牧业“规模化”优势逐步突现。
转变方式,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海东农牧业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集中规模经营,示范带动辐射;扩大规模效益,鼓励乡村集体和各类企业老板、种养殖大户以承包、转包、出租、转让、入股、委托、流转等方式,创新经营管理模式,达到资金、技术、劳动力的优化组合,积极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全区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温棚类型由过去单一的塑料大棚、小拱棚发展到现在的节能日光温室、半地下冬暖式温室等多种类型。蔬菜品种多达100多种,品种向精、细、特、优方向发展,品质向无公害、绿色、有机发展,蔬菜生产在满足多样化、季节性上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建立青海省蔬菜基地,满足省内蔬菜自给率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全膜双垄马铃薯、玉米栽培技术在6县全面推广,仅此为浅山人均增收679元。今年推广面积达到81万亩。可以说全膜双垄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农业技术,彰显出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区内新建的互助杨光、乐都福乐等一大批规模养殖场(小区)设施齐全、管理先进,畜棚标准和档次高,生物发酵床养殖清洁、环保,为全区加快构建特色现代畜牧业提供了典范。
培育中介,拓展市场———和谐发展
海东地区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突破区域、行业和地域界线,向大公司、大集团、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发展;鼓励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和订单农牧业,组织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截至2012年6月底,全区农牧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943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4家、省级规范化建设合作社20家、地级示范社19家,拥有会员5658人,辐射带动农户6601人,总资产5.8亿元。更可喜的是,今年7月份,海东地区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聚垣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乐都县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互助土族自治县绿田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化隆回族自治县生强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全区订单农业种植面积达到74.5万亩,占到总播种面积的23.9%。
近年来,海东高原清真牛羊肉在沿海市场倍受青睐,马铃薯制种在甘肃、内蒙、新疆很有市场,油菜制种在长江流域许多省份很受欢迎。截至2011年底,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10个产品获得“青海省名牌产品”认证, 2类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 12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 3个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19个商标获“青海省著名商标”,并成功注册了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
园区引领,城乡互补———统筹发展
目前,海东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占到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供了保障。
海东按照“引大龙、扶真龙、育小龙”的要求,引好企业,扶活龙头,建好项目,上好产业。2011年,全区农牧产业共实现招商引资13.3亿元,通过引进厂商,不仅引进了发展资金,还引进了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模块,更重要的是引领和带动了特色规模养殖发展。如乐都县瑞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原来从事建材行业的2000多万元资金投入到乐都县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在乐都县洪水平流转土地1500多亩,修建冬暖式温棚270栋,吸纳当地劳力80多人,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又如民和天际万头肉牛育肥基地将原来从事建筑行业的1000多万元资金转入养殖行业,发展肉牛育肥,吸纳当地农村闲余劳力,实现了城乡互补发展。
于2010年12月,科技部正式批复建设“青海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突飞猛进,截至2012年6月底,科技园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规划面积已分别达到4.4万亩、50万亩和200万亩,园区累计完成投资36.69亿元。建园以来共引进新品种855个,新技术225项,新设备262台(套);吸纳城镇职工就业870人,带动核心区农户9.5万多户,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00元;培训农民3.2万人次,园区就业人数达6.1万人。
在采访中,海东地区农牧局局长韩光忠告诉记者,海东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依托国家建设兰西经济区和省委“四区两带一线”总体部署,以“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优质农业、富硒农业、创意农业、设施农业”为发展方向,按照特色、引领、高端的发展定位和特色鲜明、经营集约、发展持续的总体要求,在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上取得新突破,力求在公司化、市场化经营体制上取得新进展,追求“海东农业发展方向代表全省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经营模式代表全省农业经营模式”的“两大目标”。(作者:祁玉海 张兴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