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邢襄大地,山林田野苍翠欲滴,温室大棚整齐排列,一个个新品种吐出新芽,一项项新技术亮点纷呈,一名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传经送宝……处处透着生机与希望。
近年来,市科技部门聚焦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积极探索科技兴农模式,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着力实施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一批科技服务队伍、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四个一批”工程,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1.创新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巨鹿县金炳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验基地,一串串红绿相间的葡萄散发着阵阵清香。“这是我们培育的新品种‘玉波二号’,糖分高,果肉紧实,口感好,下个月底就可以上市了。”公司负责人刘财举说,他们从2017年开始培育新品种,“玉波二号”是由3种葡萄通过杂交培育出来的。这个品种抗病能力强,好管理,产量高。去年少量试种后,今年带动2684户农户,种植2300亩,预计人均年增收5000元。在培育新品种的基础上,他们还延伸产业链,研发出烘烤葡萄干技术。
乡村振兴,离不开创新引领。近几年,我市各级科技部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在特色新品种选育、高效种养技术、果蔬种植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先进技术成果。
巨鹿县财政技术研发投入3700万元,重点支持了“高硒谷子作物的农田种植成果转化”“金银花零农残试验示范转化”“杏及苹果无损检测内部品质”“金银花新型漂烫和干燥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发实验室”等项目,选育金银花“巨鹿一号”“巨鹿二号”两个良种,规模种植面积达13万亩,初步形成了金银花提取物深加工产业链,亩收益近2万元。此外,巨鹿农业科技园区的企业也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先后投入1.6亿元,开发出了金银花饮品、菊花片剂、枸杞饮品等新产品以及烘干机、提取机等农业加工设备,科技研发为企业自身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提升梨产业发展水平,2019年威县创建了河北省农业(梨)创新驿站,组建了一支全产业链专家团队,推广一批最新科技成果技术,示范推广了秋月、新梨七号、雪青、红香酥等4个优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6万余亩。示范推广叶分析精准施肥技术、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省力化修剪技术等新技术,开展科技成果展示活动,举办重点技术协商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推广示范弥雾机、自动化梨果分选线等2项现代梨园装备,提升了梨生产管理科技化、机械化水平。此外,创新驿站还组织开展梨园倒春寒预防技术、疏花疏果技术、夏季管理技术、梨果分拣与贮藏技术、秋季管理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培训500余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组建10支修剪、采摘专业服务队,促进梨生产管理标准化水平。
宁晋县围绕设施果蔬栽培产业,实施了“北方羊肚菌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邢台市乃至全省羊肚菌栽培技术水平。内丘县通过科技项目实施,推广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发展的典型经验。
目前,邢台市形成了巨鹿金银花、任泽区十字花科蔬菜、威县威梨、宁晋羊肚菌和广宗红薯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了全国有机肥行业知名品牌“根力多”,中国蛋鸡第一品牌“德青源”,中国甘蓝育种品牌“双环”等一批名优产品。
2.建设创新平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内丘岗底村村民安建刚家今年新建了苹果园,在他家的果园里,记者看到苹果苗比一般的苹果苗要大好多。“今年跟示范基地学习了大苗建园技术,这些苹果苗已经3年了。”安建刚说,2016年示范基地开始试验大苗建园技术,他经常去看,发现用大苗建园技术种的果园,进入盛果期要比传统的种植方法早两年。今年春天,他也用大苗建园技术种植了4亩果园。
安建刚口中的示范基地是内丘县苹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该基地自建成以来,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截至今年5月底,该基地引进响富、2003、瑞阳、瑞雪、秦脆和维纳斯黄金等国内外苹果新品种,研发了山地苹果大苗建园技术,引进集成低效劣质园改形修剪、山地苹果肥药双减、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现代苹果先进技术,示范推广苹果省力化栽培、山地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山地苹果适用技术,获得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搭建直播、短视频等平台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技术培训15次,培养技术骨干10名,培训果农1500人次以上。
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周边适宜区域种植苹果3万亩。进一步延长内丘县苹果种植的产业链条,引导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苹果生产过程中加入农业劳动、赏花、赏果、采摘、加工、佐餐等,实现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多功能、新业态转型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农业技术研发的载体。近年来,我市积极建设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共建设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17个,威县农业科技园区成功晋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农业科技园区产值超过300亿元,培育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110家、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710家,带动50万人年均增加收入2000元。
做优星创天地。截至目前,邢台市已有国家级星创天地9家、省级星创天地66家。今年以来,新增18家市级星创天地,新增公共服务面积47611平方米、示范场地50个,累计入驻创客、创业团队141个,有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产业现代化发展。
做强山区科技示范基地,围绕临城县、内丘县、信都区、沙河市四个山区县(市、区),聚焦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建设省级科技示范基地5家,壮大科技创新团队,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山区产业创新新机制,打造“一县一业一基地一团队”山区科技示范新模式,山区科技开发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3.完善科技服务队伍,打造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现在要把新枝最上边的尖摘掉,让枣树坐果。”在南和区邵屯村邢台春收果树种植有限公司,来自林业局的科技特派员王俊志一边讲解一边做示范,果农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
“以前我们枣园的枣树结的果子挺多,但是每到枣成熟的时候半数以上的枣开裂,一旦开裂很容易坏掉,造成枣收得多,但能变成效益的却很少。”春收公司负责人康春收说,前年他们公司来了科技特派员,在特派员的指导下他们采用了重剪技术,把老枝去掉,让新枝结果,经过去年的试验,今年把公司120亩枣树都进行了改造。
“重剪后的枣在11月初成熟,避开高温多雨的季节成熟,有效避免开裂。”王俊志说,重剪后的枣经历10月份昼夜温差大的生长环境,含糖更高,口感更好。
近两年,王俊志每周都要到该公司开展技术指导,他依据枣树生产、管理的特点,归纳总结为通俗易懂的管理内容,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操作等方式,手把手传授技术,使果农听得懂、看得清、会操作。
着眼培养更多李保国式科技服务团队,市科技局牵头组建了“团、站、室、员”相支撑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制定出台了《邢台市全面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方案》,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作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今年以来,邢台市新建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7个、科技特派员工作室4个,争取省科技经费资金支持311万元,共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1030人(次),涌现出耿新杰、王俊志、王僧虎、李世忠、李江涛、牛建忠等一批优秀科技特派员,先后开展核桃、樱桃、苹果、梨、枣等种养殖技术培训和服务1200余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80余项,培训致富能手、企业带头人、乡土人才等1000余人次,受益群众25847人次,累计解决技术疑难问题1260个,全省11地市的40多个县(市、区)到邢台市参观学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